31日从澳门回来,3日还要去西安,中间的两天哪儿也不去了,在家休息。说是休息,只是不出差,在北京还是有事要做的。
Judy的鞋需要修理,小区里那个业余鞋匠表示不会修,Judy又特别喜欢那双鞋,开车去了沙滩。以前住家那个胡同口有个修鞋匠,四川人,修鞋摊摆了30年。穿皮鞋比较多的那些年,没少麻烦他。给他看了鞋子,要我们两个小时后来拿。放下鞋子,溜达着去了景山公园。
公园人不多,安保措施很严格。进东门右转,银杏树的叶子黄了,蓝天白云下泛着金色。红墙黄叶蓝天白云,景山公园里有北京最美的秋天。
从小就在景山公园玩耍,山上山下几乎每个角落都跑过,学龄前跟着哥哥们去玩。吃完午饭就去万春亭上乱跑,遇到戴手表的人就问几点了。如果到了两点,就从万春亭跑下来,直奔少年宫。五六岁的孩子腿脚真是灵活,身体的柔韧性也好,几乎是从山上蹦下来的。少年宫(也就是现在的寿皇殿景区)两点开门,我们跑到院子里西边的大殿去看幻灯片,偶尔传来还会放很短的科教片,那时候没什么可玩的,幻灯片对我极具吸引力。后来WG了,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都关门了,成为某些人的私家花园。据说是因为站在山顶可以看见ZNH,为了保证首长安全闭园了。其实挺扯的,在闭园期间,我们在公园上过一周的劳动课,给即将过冬的果树浇水。劳动课的最后一天,安排我们一人拿一块砖排队爬山,到了万春亭把砖放下,老师带着我们在亭子上转了一圈,指给我们看鼓楼、故宫、北海、中南海和北京饭店,依稀还能看到沙滩后街和我家那条胡同。
寿皇殿开放前是北京市少年宫,大门是这个样子。不过这个门不开,需要从景山后街那里进去。
少年宫正门前的石狮子。小时候可以爬上爬下的,现在围起来了。
自从我记事起,寿皇殿景区作为少年宫不对外开放,去少年宫要走景山后街靠近西板桥那个门。寒暑假我会去少年宫看书,看过什么忘记了,第一次对沙尘暴有印象就是从少年宫看书回家,突然间天就黑了,刮大风漫天黄沙。一路跑回家,姥姥开着灯做饭。这是五十多年六十年前的事情了,今天写日记时想起来,很是清晰。我还记得跑下山时喊着的那些口号,记得下山大道旁有一棵老槐树有个空心树洞,藏闷闷时躲进去,你不出声他们真的找不着。不再去那个树洞是因为避雨躲进去被哥哥说了,哥哥说躲在树洞里如果遇到打雷,容易被雷劈了。雷电可以通过淋湿的树干树叶传导下来,下雨天躲进树洞很危险。那时我啥也不懂,哥哥的话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明觉厉,后来再也没有去树洞里玩了。
几十年过去了,那棵有树洞的大树不在了,现在是这样的葱绿。
在沙滩生活了六十年,算是很熟悉景山公园了,可寿皇殿景区在我搬走之前一直是封闭的,算是熟悉公园里的陌生去处。搬家去了望京后就很少去公园了,这次来发现很多是我以前不知道不熟悉的。尤其是寿皇殿建筑群,真是第一次看得这么全、这么细,也是第一次了解了寿皇殿和公园北部的一些建筑。
百度百科对寿皇殿的介绍:寿皇殿(The Hall of Imperial Longevity),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西街44号景山北侧,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之前,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拆除后移建至现存位置,是清朝陈列皇帝先祖影像的场所,是旧时北京城“五坛八庙”之一。寿皇殿总占地面积约21256平方米,总建(构)筑面积3797.68平方米,由内外两层院落组成,整体建筑是仿照太庙规制而建,包括寿皇殿正殿、东西朵殿、东西配殿、东西碑亭、东西井亭、东西值房、神厨、神库、寿皇门、砖城门、宝坊。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也是是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2001年6月25日,包含寿皇殿在内的景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公园东门右转100米有座关帝庙。以前是园林工人放工具的地方,现在还真整出了皇家范。
在寿皇殿景区逛了一个多小时,没有时间上山了。景山公园门票两元,不说上到万春亭俯瞰纵览中轴线,就是寿皇殿一个地方就值回票价。这个票价可能是拥有5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娱保护单位的景区票价里最便宜的了。以前天天去景山公园不觉得,走了很多地方,花了不少门票钱,才知道北京的景区门票真是便宜呀。
说是休息也还是有应酬。俞斌团队来北京接了缦合北京俱乐部与行政公寓的餐饮服务,联袂打造全新中餐目的地——MAHA甄选。和多位嘉宾一起参加发布晚宴,共享美食美酒,度过了一个有趣有味的夜晚。MAHA甄选延续俞斌大师的一贯理念,以“传承,厚味”为指引,甄选地道特色食材,融入多元文化,通过烹饪技艺表达MAHA品牌精神,带来有深度、有内涵的味觉盛宴。
发言照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