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夜·贺兰雄鹰(皖浙沪旅游45)
山东昌乐刘福新
题目中的“博物馆之夜”,是指我与老伴在合肥市宣城路青苹果宾馆夜宿的时候,央视1频道播放的一个节目;“贺兰雄鹰”是指西夏国皇帝李元昊。
李元昊的历史资料多如牛毛,无须本人多说,仅仅下载几段:
李元昊(1003~1048),西夏景宗,西夏第一代皇帝。小字嵬理,后更名曩霄。李德明长子。通汉文。1031年李德明死后嗣位,宋授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辽封他为夏国王。
公元1032年,他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及拓跋旧姓,改姓嵬名,自称兀卒(“青天子”之意)。1034年,建年号开运。升兴州(今宁夏银川)为兴庆府,扩建宫城,修殿宇;更新官制,分立文武两班,由蕃、汉人分任,另设“专授蕃职”,限党项人充任,亲自主持创制西夏文。大庆二年(1037),设立夏、汉字院,建立“蕃学”(党项学),并以夏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汉文书籍作为教材;选拔蕃汉官僚子弟入学学习。
他实行征兵制,扩充兵员,并把全国分为左右两厢,创设各地监军司,军队沿用部落组织形式,各有固定驻地,形成以首都为中心,列兵四向的兵力配置。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他更名曩霄,建国号大夏,自称皇帝。进表宋廷,要求承认建国称帝的既成事实。宋廷下令削赐姓官爵、禁断互市贸易,双方随即发生战争。七年,双方重新媾和。同年,辽兴宗亲率大军西征,为西夏景宗所败。从此西夏、宋、辽三方鼎峙的局势形成。
在西夏内部,皇权急剧扩张,激化了和党项贵族势力的矛盾。先后镇压了一些反对势力。在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十五,太子宁凌噶入宫行刺,景宗受伤而死。
本人退休前是历史教师,对这些史实是比较熟悉的。简言之,改姓立号、建都立国、立官制、定兵制、造文字、定仪服、制礼乐。北收回鹘、西略吐蕃、与宋交兵等。
至于翻拍图片是在2017年4月15日夜里拍的,当时下榻于合肥市宣城路青苹果宾馆,打开宾馆电视后看到了这个栏目,很是高兴,哪顾一天的疲劳,咔嚓咔嚓翻拍了不少片子。我翻拍的电视荧屏图片早就堆成了小山,难寻发布的机会,此次托了我旅游的福了。
图片说明:原来的图片已经转入“个人图书馆”,无法下载,现在的图片是从百度下载的。
翻拍于2025年2月16日16点32分 翻拍于2025年2月16日16点
崇拜和重视李元昊的宋朝大臣曹玮 崇拜和重视李元昊的宋朝大臣曹玮
历史上死得窝囊憋屈的四个皇帝。
附资料一
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五月初五日(公历6月7日),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今宁夏灵武),一个党项贵族之家。 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在同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 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定难军留后。其后,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
尚在髫龄的李元昊,对父亲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很不、理解。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因得到的东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斩首。李元昊对父亲的这种举动十分不满,劝诫父亲说:“我们从军的人原本就是从事鞍马的,现在用不急需品交换已经不是上策,现在将使臣杀掉了,有谁肯被我们使用呢?”李德明见年仅十余岁的独子就有这种见识,十分器重。
青少年时期的李元昊,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 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平素喜穿红色长袖衣 ,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
元昊幼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 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造就了李元昊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
在宋朝边将中,对李元昊的外貌、器度、见识有种种不同的传说。边帅曹玮驻守陕西沿边,早想一睹李元昊风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踪。听说李元昊常到沿边榷市行走,几次等候,以期会面,但总不能见到。后来派人暗中偷画了李元昊的图影,曹玮见其状貌不由惊叹:“真英雄也!”并且预见到他后日必为宋朝边疆大患。
宋仁宗景祐二年(元昊广运元年,1035年),李元昊乘唃厮啰发生内乱,出兵进攻宗哥带星岭诸城寨,进围青唐城,与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战,苦斗二百余日。李元昊撤军渡宗哥河时,被安子罗军击溃败逃。同年十二月,李元昊亲率大军进至河湟,又一次败于唃厮啰。
次年十二月,当李元昊击败河西回鹘,完全占领河西走廊,又想窥视陇蜀之时,恐宋朝利用吐蕃诸部族图其后路,于是率领大军循阿干河,攻破兰州诸羌,进军马衔山(今甘肃临洮北),于瓦川会筑城镇守,以断绝吐蕃和宋朝的通路。这时唃厮啰发生内乱,李元昊乘机以重赂行间,并诱使磨毡角的谋主、首领郢城俞龙归附。郢城俞龙带领万余人投降元昊,后来又把女儿嫁给李元昊的儿子宁令哥(号梁王)为妻。李元昊从同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旷日持久的作战中脱身出来后,又率军西攻瓜州回鹘,直抵沙州,又回师占领肃州(今甘肃酒泉)。至此,李元昊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结束了甘州回鹘对河西的统治。
李德明死后,辽兴宗耶律宗真以“婚好之谊”派出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使萧从顺,潘州观察使郑文囿到兴州,封李元昊为西夏王。 宋朝则派出以工部郎中杨告,礼宾副使朱允中为正副旌节官告使,授封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平王。但李元昊对宋、辽的封爵都不感兴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时,不以臣礼事宋,对宋仁宗封赐的诏书,遥立不跪拜。勉强受诏,则心内愤愤,环顾左右大臣说:“先王大错,有如此国,而犹臣拜于人耶。” 既而利用设宴招待宋使臣的机会,在宴厅后传出锻砺兵器的铿锵之声,给宋使制造精神威慑;在礼仪上又故意刁难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在正式称帝建国前,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措施。首先废除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以避父讳, 次年,自建元开运,又改广运。改元显道的这年(1032年)三月,李元昊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他率先自秃其发,即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 在服饰上,李元昊“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官员则按等级职别规定服饰。庶民百姓,只准穿青绿色的衣服,以别贵贱。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