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图(源自网络)
陕西被称为三秦大地。这三秦原是指秦末关中地区的三位降将,雍王章邯(都废丘,大体位于今天关中西部一带,具体位置不详)、塞王司马欣(都栎阳,秦国故都,今西安阎良区)、翟王董翳(都高奴,今延安)。如今三秦的涵义已经大相径庭,人们不大记得住这些拗口的名讳、认不出只存在于古籍中的生僻地名。三秦被简单的解释为关中、陕北、陕南三个自然风光、气候、物產、饮食、语言、风俗、乃至人的外貌长相都截然不同的地理人文板块。陕西本身就是一个因地缘政治和军事需要拼凑出的散装省份。[捂脸]
在人们的印象中,陕西是怎样一个形象呢?是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是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的千沟万壑,是飘荡在苍凉大地上“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革命激情,抑或是全民免费医疗(神木)、土豪遍地,操着贵族口音(浓浓鼻音的陕北话)在西安、北京、上海各大城市一掷千金的扫楼客?还是摩挲高冢的帝王之都、文物甲天下、文旅标杆、碳水天堂、不倒翁小姐姐、汉服NPC、六国游客汹汹来袭的网红城市?这也许是人们脑海中陕西的全部,既古老又现代、既贫瘠又富裕、既低调又张扬、既粗犷又细腻、既生冷又热情、既破败又高贵。但提起陕南,恐怕大多数地方的人们根本不知道陕南为何方神圣?
陕北黄土高原(源自网络)
陕北榆林的煤矿(源自网络)
陕北延长石油(源自网络)
兵马俑(源自网络)
人头攒动的大雁塔
大唐不夜城,文旅新高度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唐装小姐姐
陕南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滚滚汉水蜿蜒东流,滔滔嘉陵逶迤南下,冲积出汉中、安康两块河谷,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汉水上游的两大城市汉中与安康。其实,陕南地区还包括商洛,只不过商洛虽然位于秦岭以南,却属于洛河(南洛河)、丹江水系,不在汉江主干道上,加之与关中联系更加紧密,在存在感本就偏弱的陕南地区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所以通常大家所说的陕南,习惯上就是指汉中与安康。
陕南地图(源自网络)
提起汉中。但凡读过书或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知道褒姒、刘邦、萧何、韩信、张骞、魏延、诸葛亮等如雷贯耳的历史人物,对楚汉争霸、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军山刀劈夏侯渊、鸡肋、六出祁山等典故至少也会略知一二。一旦给汉中贴上陕西的标签,瞬间就将这位楚楚动人的汉水美女变成了头裹白羊肚毛巾身披羊皮坎肩的西北粗犷大汉。甚至于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汉中大概是四川的吧![我想静静]安康呢,可能除了紫阳茶叶、水灾、襄渝铁路稍有名气外,总体而言处于寂寂无名的状态。安康和汉中不大一样,汉中是整体名气大,安康则是下属的县城名气远大于州府,根本压制不住底下一众蠢蠢欲动的小弟。比如紫阳(毛尖、会馆)、石泉(金蚕之乡)、宁陕(秦岭之心,广货街、子午道)、旬阳(太极城、独孤信煤晶印),还有今天我们要去的汉阴。
石泉、汉阴、安康、紫阳离汉中不远。君在汉江头,我在汉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汉江水。最近几年因缘际会下也涉足过这些地方,只是不成体系。那么,有没有一条路线将汉中、石泉、汉阴、紫阳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条景观大道呢?如果有,何以为纲呢?当我在地图上仔细端详,将目光从莽莽大山向中间这条灿若星辰、宛如银河的悠悠汉水聚焦。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上天早已给出答案,汉江一直就是陕南地理、人文、经济乃至历史的轴线。
Chapter 1 路线总览
既然以汉水为轴线,作为汉水之源,肯定要以汉中为起点。从汉中出发,穿过汉中东部的城固、西乡进入安康市石泉县。途径曾溪、中坝抵达汉江边的后柳水乡,沿着汉江一路东进,跨入汉阴地界。路过汉阳、漩涡,从漩涡镇过桥转入汉江北岸。此后便顺着541国道(石泉-紫阳方向)抵达紫阳县。沿途景点星罗棋布,汉江宽阔的水面、旖旎的风光、巍峨的大山与陕南厚重的人文与移民历史相互交织,是一条被严重低估的景观大道,不愧为汉水上游最美沿江公路。如果从汉水源头出发,沿江主要景点如下(仅指此条路线顺路的景点,非各地全部):
路线总览
汉中境内:
宁强县:汉江源(如今东汉水的源头,西汉水在甘肃境内)。
汉江源景区
汉江源景区的端公戏(上刀山下火海)
勉县:阳平关古战场、定军山、武侯祠、武侯墓、马超墓。
古阳平关
唯一由皇帝下诏建立的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
定军山下的武侯墓-诸葛亮长眠之地
汉台区:古汉台(汉中博物馆)、石门栈道、汉江湿地公园、拜将坛、饮马池、兴汉胜境。
古汉台望江楼(汉中博物馆)
石门栈道上的汉魏摩崖石刻精品-曹操唯一传世书法真迹
汉江湿地公园
汉江湿地公园
汉江湿地公园
汉江湿地公园
拜将台(刘邦在汉中拜韩信为大将军的地方)
城固县:世界遗产张骞墓、世界灌溉工程五门堰、古路坝教堂。
古路坝教堂
古路坝教堂
古路坝教堂
張騫紀念館
鑿空西域的张骞墓-世界遗产
神秘的商代城洋青铜器(双头蜈蚣戈)
西乡县:牧马河湿地公园、樱桃沟、午子山、鹿龄寺、白勉峡、七星湖(三花石、太白洞)。
樱桃沟
鹿龄寺
午子山
安康境内:
石泉县:石泉古城、中坝大峡谷、燕翔洞、雁山瀑布、中坝作坊小镇、后柳水乡、汉江三峡、熨斗古镇。
石泉古城
石泉古城
石泉古城
石泉古城里的江西会馆
汉阴县:漩涡镇、凤堰古梯田、冯家堡子、吴家花屋。
汉滨区:安康博物馆、瀛湖。
安康火车站-陕西第二大铁路枢纽
安康汉滨区汉江两岸景色
汉滨区街景
安康博物馆
周代青铜器-安康博物馆镇馆之宝
紫阳县:541国道沿江公路、小重庆街景、北五省会馆。
紫阳北五省会馆
紫阳北五省会馆
紫阳北五省会馆
紫阳北五省会馆里的清代壁画
会馆后面的吊桥
紫阳是个小“重庆”
沿途景点众多,足以撑得起七日游。我们此次一日往返,直接从汉中出发只在牧马河、白勉峡、凤堰古梯田三个地点进行了重点游览。其他,诸如宁强汉江源、勉县定军山、城固古路坝、石泉后柳水乡、紫阳北五省会馆(详见本人旧作《茶马古道源头,悠悠汉水见证秦商千年沉浮的紫阳北五省会馆》),以前专程去过,都是非常值得停下脚步的地方,五星推荐。之所以没有从汉水源头出发,一是时间有限;二是汉中的故事太多,适合单独作为主题深度游。所以本次的重点放在了安康境内。
Chapter 2 西乡-牧马河边的神奇茶乡,白勉峡谷里的历史往事
西乡县位于汉中市东部,地处浅山丘陵地带,是蜀汉名将张飞(张翼德)的封地。西乡由于得天独厚的地形和降水条件,成为汉中绿茶的主产区。西乡茶叶享誉省内外,系地方经济支柱。现在汉中绿茶统一冠以“汉中仙毫”之名。以前可不是这样,每个产茶县都有自己独特的茗号。西乡出产的叫做“午子仙毫”,宁强的叫做“宁强雀舌”,南郑的唤作“汉水银梭”,勉县定军山出产的为“定军茗眉”,镇巴的茶叶叫做“镇巴毛尖”。午子仙毫为汉中仙毫的翘楚。汉中绿茶种类众多,原来虽然略显混乱,却各具特色,茗字典雅动听,流露出很深的历史底蕴,现在无论产地何处均以仙毫上市,彻底失去了神韵和灵魂[捂脸]。
西乡茶园
西乡茶园
西乡县城建在牧马河北岸。随着城市发展,南岸已经初具规模,牧马河从护城河变成了景观河。西乡县城整洁大气,高楼林立,规模实属不小。为减少红灯,我们从城西直接过桥(迎宾大道西乡高速口方向,博物馆处左转)转向牧马河南边,沿着河边公路与县城擦肩而过。牧马河沿岸建成了湿地公园,周末游人如织。我们也稍作修整,借机观赏了倒映在水中的西乡街景。初冬晴空万里,平静的水面宛如镜子,高楼倒影清晰可见。偶有朱鹮扇动红色的羽翅滑过水面,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慢节奏的山区小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恬静舒适的生活,也许这才是很多在外漂泊打拼之人最终的心灵归宿。
西乡县城牧马河景色
牧马河景色
西乡县城在牧马河中的倒影
牧马河风光
牧马河风光
从樱桃沟眺望西乡县城
从樱桃沟眺望西乡县城
离开县城,驶入210国道,向着七星湖、茶镇方向前进。路过白勉峡,心血来潮,索性进入一探究竟。
白勉峡,地处西乡县东部,西连堰口镇、东与茶镇为邻,南界镇巴县平安镇,北临汉江与子午镇隔江相望。白勉峡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峡谷,原是荔枝古道(子午道)重要驿站之一,古时候商贾云集,富豪乡绅祈福纳财广修庙堂达108座,素有“百庙峡”之称,后演变为白沔峡,今为白勉峡。
我们沿着河流驶入峡谷,白勉峡山高林密峡谷幽深,中间一条小河缓缓流淌。乡村公路异常宽敞,路况甚佳。虽已临近冬至,小河并未结冰,不时可见朱鹮、白鹳、灰鹤觅食,一片生机勃勃。
从峡口望向峡谷深处
从峡口向外望
路旁偶遇一处天然岩洞。洞比较浅,不大的空间摆满了佛像和菩萨,案上香蜡供奉的满满当当,顶部分布着很多天然小孔,不知道是燕窝还是蝙蝠的居所。一条长长的红绸披在中间的佛像身上,很是气派。直觉告诉我,这个地方看着简陋但肯定不简单,上去端详一番。老母亲见菩萨虔诚膜拜,口中念念有词,不忘许愿祈福。我则向看洞师傅(附近采药人,非僧人)指点迷津(问路),顺带求教一下此地的历史渊源来。不问不知道,原来此地大有来头。
此洞名为观音洞,以前是观音殿,古已有之,不下数百年历史。脚下的河名为五道河,是荔枝道的一段。开元天宝年间从涪州(今天重庆涪陵)送往长安的荔枝,穿过峡谷北上。因谷中河道曲折,时而东流,时而西流,需要来来回回过河五次,方能出得谷口,故名五道河。观音殿非常灵验,自古香火鼎盛。原来五道河在观音殿脚下,对岸是河滩。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庙会,于河滩中搭台唱戏,人流涌动,好不热闹。当时河水充沛,大鱼成群。唱戏之时,大鱼竟从水中跃上戏台,让人啧啧称奇,以为龙王显灵。观音殿雕梁画栋,门口有一对高大精美的石狮子,旁侧立有石碑。可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破四旧时,殿宇倾颓,石狮和碑刻被推入河中不知所终。前段时间扩建公路时,从河中捞起石碑,立在路边。镇殿石狮再未重现人间,殊为可惜。
人世变幻斗转星移。短短几十年,河滩变成了河道,原来的河道成了公路,观音殿也成了观音洞。目前四方信众正在筹集善款准备重修大殿,我们也略尽绵薄之力,为自己结一段善缘种一方福田。
离别之时,抚摸石碑。碑虽残破,字迹尤新,落款大清宣统元年,已是一百多年的老古董了。
师傅嘱咐,沿着峡谷一直往前可以经小路到镇巴兴隆镇,继续南行便可到紫阳县。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还是决定原路退出白勉峡,继续走210国道向石泉汉阴方向前进。
快到茶镇时,国道边就是七星湖。七星湖是石泉大坝形成的库区,景色不错,近几年频上热搜。七星湖可以坐拖船连人带车(40元)摆渡到对岸的三花石,在身居内陆又是大西北省份的陕西,如此独特的体验极其难得。在拖船横渡湖面时,看着眼前的山山水水,会让人产生身在江南的错觉,这还是陕西吗?[偷笑]
210国道太白洞大桥,去往七星湖的道路在大桥底下
七星湖对岸的三花石
茶镇是汉中最东边的乡镇,我们很快就要进入安康石泉县地界。汉中安康分界处,汉中一侧建有气派的汉阙,时刻不忘彰显大汉基业的荣耀历史。安康则低调的多,除了路面颜色与汉中显著不同外,再无任何地理标志。家底不一样,相较于汉中的资源禀赋,安康的发展着实不易。
Chapter 3 中坝的庖汤,后柳的水乡,汉阴、汉阳,疑惑的地名?
在210国道石泉境内行驶不久,右转走后合路、石蒿路,经曾溪镇翻越整条路线唯一一座大山,下到山下便是中坝作坊小镇。这里去往中坝大峡谷、燕翔洞、雁山瀑布、汉江三峡都很方便。
作坊小镇每年元旦后有吃庖汤的活动。所谓吃庖汤就是杀年猪后,请帮忙的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一起吃新鲜猪肉做的筵席,东北也叫做“杀猪菜”。石泉县农村的庖汤宴很有特色,旧时讲究的大户人家,往往在堂屋摆好八仙桌,由家中心灵手巧的主妇或者请厨师制做“滚笼十八柱”席口。吃庖汤时,划拳行令、把酒言欢,谈天说地、笑看人生,气氛热烈,其乐融融,化解了平日的矛盾,收获了整年的喜悦,补偿了一年的辛劳。作坊小镇的庖汤宴或八人围坐,或在当街一字长蛇摆开,在附近小有名气,感兴趣的小伙伴,届时不妨一试。
中坝作坊小镇庖汤宴(源自网络)
离开作坊小镇,来到汉江边的后柳水乡。此处的汉江已经不似汉中境内的涓涓细流,江阔水深,航运条件更加优越,隐隐有江汉平原的既视感。走过这条路,你就会发现,越往东,陕西的味道越来越淡,湖北味儿越来越浓,秦头楚尾名不虚传。
后柳水乡景色(源自网络)
地处汉水之滨的后柳镇,水域景观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恰似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卷。后柳古镇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连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陕西省十大旅游名镇、十大精品民宿等三项殊荣。地灵则人杰,后柳镇英才辈出。生于斯长于斯的抗日名将王范堂,在台儿庄战役中以队长身份带领西北军敢死队杀入日寇,大获全胜,威名远播。台儿庄大战后,王范堂被擢升为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其后,又参加了武汉保卫战、中原运动战、石碑要塞保卫战等著名战役,值得后代子孙永远敬仰。
如今的后柳古镇,酒店林立、设施完善,依托水乡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快步迈进。
后柳水乡酒店林立(源自网络)
继续沿江而下,过了喜河镇就进入汉阴地界。
汉阴站
汉阴这个地名很传统很中国。在中国人的方位概念中,山南水北为之阳,水南山北为之阴。这汉阴县城必定位于汉江南岸,类似的地名还有江苏的淮阴,河南的汤阴。在汉阴地界上,我们又路过了汉阳镇。这个汉阳镇不是武汉的汉阳,而是安康的汉阳。汉阴县的汉阳镇,一会儿阴一会儿阳,阴阳和合,虽然拗口却十分有趣。奇怪的是,我们行走的路线一直在汉水南岸,这偌大的集镇明明属阴,又为何叫做汉阳?我一边开车,一边琢磨,到现在也没有解开其中的玄机。[尬笑]
从地图上看,汉阳镇明明在汉水南岸,为何仍叫做汉阳?
Chapter 4 凤堰古梯田,活着的文物,陕南移民的见证者
带着疑惑离开汉阳,过桥换到汉江北侧,此处便是漩涡镇。
旋涡镇仍然属于汉阴县,东边不远就是紫阳地界。漩涡镇地处汉阴县南部,凤凰山南麓,汉江北侧,因汉江流经此地拐弯,多形成水流漩涡而得名。这地名起的形象贴切,简单易懂,一听就能猜出个七八分来,和汉阳镇的名不符实属于两个极端。[偷笑]安康的地名很有意思,以后有必要专题研究一下。
漩涡镇最有名的景点就是凤堰梯田,也是我们此次路线的重中之重。
从漩涡镇桥头左转进入山谷,刚走几公里就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梯田。原以为深山之中,梯田嘛,少则十数亩,多则百亩就了不得了。但随着地势逐渐升高,梯田规模越来越大,从河谷到山腰,层层叠叠望不到头。我们快速盘山而上,一排排的梯田不断在眼前闪过。渐渐的,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孤陋寡闻和见识浅薄。古人讲,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今天又给我上了一课。
凤堰梯田景区又叫做凤堰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是集生态、人文、休闲于一体的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这是一座“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移民农耕文化为主题,以古梯田为展品,以民风民俗为辅助”,保护和展示原生态生产生活方式和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自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 以来,凤堰梯田相继被公布和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美丽田园、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凤堰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核心面积11.5平方公里,距汉阴县城23公里,由凤江梯田、东河梯田、堰坪梯田三大片区梯田组成,馆内有古梯田、吴家花屋、冯家堡子、太平寨等附属文物及中国气候景观观赏地等景点,春季油菜、夏季插秧、秋季水稻,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农耕方式。馆内分布有自清乾隆年间以来修建的梯田1.2万多亩,古民居群落20多座,古寨堡20余处,古庙宇、古堰渠、古塘坝多处。
我们直接把车停在最高处的观景台即堰坪梯田观景台,这里是观赏梯田的最佳地点。向下俯瞰,漫山遍野目光所及全是层层递进、排列有序、疏密相宜、大小不等的梯田,从上到下各层之间由精心设计的水系相互贯通。梯田间有水塘,农舍点缀其中,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宁静而祥和,充满了烟火气息。梯田周边群山环抱,层峦叠嶂。近处浓墨重彩,远处淡如烟云,俨然一幅泼墨山水画卷。凤堰梯田是人间难得的奇迹,眼前的一切颠覆了我对梯田的认知。眼球和内心被震撼的无以复加。闭目遐思,试想一下每年三月下旬(3月19日油菜花节)油菜花开的季节,这里是何等的诗情画意,不啻为人间天堂。
梯田背后的大山,可以去往汉阴县城
梯田背后的大山
梯田背后的大山
梯田背后的大山
据考证,凤堰梯田是由清代中叶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以吴氏族人为主修建,是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它集“山、水、田、寨、村、屋、庙、农”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于一身,是天人合一的伟大杰作,是湖广移民开发陕南的“活标本”和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秦巴山区农业生物和移民文化的“基因库”。
陕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都是人烟稠密之地,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但随着唐末国都东迁,陕西从政治舞台的C位跌落,经济人口一落千丈。南宋时,大宋与金国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为界,陕南地区成为宋金对抗的前沿。蒙古人崛起后,忽必烈从汉中嘉陵江畔的大安吹响了灭宋的号角。明末张献忠逃亡四川,在陕南一带烧杀掠夺,屠川时陕南又未能幸免。清朝康熙年间,三藩造反。陕西提督王辅臣在汉中宁羌(今宁强)起兵作乱叛应吴三桂。朝廷与吴三桂在陕南地区反复争夺,死伤无数,致使大量百姓逃亡。
频繁的战争加之山区物产有限,直到清朝中叶,陕南地区依旧人丁稀少。而几百年以来,湖南、安徽、江西承平日久,人烟稠密,生存压力骤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不断鼓励湖广、安徽地区的老百姓到陕南移民垦荒。于是乎,大量的南方移民成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当然也包括凤堰梯田的吴氏先祖。不过清朝中叶以后陕南的移民与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为了扩展生存空间的主动或者半主动(官府善诱)移民,后者则是强权压迫下的被动移民。
凤堰梯田是文物,但它首先是梯田,是活着的文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凤堰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是以村寨社区为单位且没有围墙的“活体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束之高阁的“藏品”不同,凤堰梯田一直在耕种,仍然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生生不息,也许这才是作为文物的凤堰梯田最与众不同的特色和最大的价值所在。
去往冯家堡子
看完梯田,我们继续盘山去往冯家堡子。这所宅院系清代冯氏家族居住兼防御的堡垒式住宅,堡内房屋近百余间,是研究秦巴山地民居选址,建筑风格及民间防御工事的重要物证。冯氏一脉原籍湖广麻城(今湖北孝感市),明朝中后期移居长安。至明末时,冯氏祖先预感天下将要大乱,省城恐遭劫难。见陕南紫阳县五郎坪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于是将长安祖业赠让昆仲兄弟,举家迁往紫阳,于大山之中重新白手起家。后来冯氏后人经营有道,家业逐渐兴盛,冯家耗费千余两黄金建起这座堡垒,屋成而财竭。冯家堡子的修建恪守了中国古代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先建起长辈居住的后院,再建设族长及各房掌事的中院,最后才是杂役、护院居住的前院。
冯家堡子
拴马桩,旧时大户人家的标配
冯家堡子背后的山水格局
选址于此是有风水讲究的
冯家堡子平面近正方形,由城墙和住所两部分组成,城墙高10米,厚3米至4米,城堡最厚处东南西北各有一城门,城门上各设一炮(箭)楼,城门之间有暗道相连。城堡设四个门,为合乎凤凰腾飞的风水格局,仅开三门。
保存完好的城墙
从城墙上拍照
从城墙上看内部宅院
从城墙上看内部宅院
从城墙上看内部宅院
从城墙上看内部宅院
炮楼
从城墙上看内部宅院
宅院分三进院落,每进院落都有天井。宅院内部每房皆有两到三门,各房之间工整流畅、四通八达,宛若迷宫。精心设计、布局考究的宅院凸显了古人的智慧和冯氏家族的财大气粗,让人感叹有钱人的世界果然不一样。[钱]
轿子
宅院最后面的竹林,典型的园林景观
宅院里的竹林,彰显了主人的闲情雅致
冯家堡子除了粮食生产自给自足外,还设有茶叶房、织布房、榨油房,豢养家丁护院,内部功能齐全、自成一系,古人早已深谙利用内循环对冲外部风险的道理,让人钦佩不已。看来咱们现在要做的还是古人玩剩下的。[笑]
古法榨油
离开冯家堡子,已是日落时分。天边红霞浸染,一道残阳渐渐西沉,终于落入群山之下,天色也彻底暗下来。
我们返程时将车开进梯田(有村落),因为时已晚无法参观吴家花屋。站在吴家花屋前的空地上向下张望,正值黄昏,山间薄雾笼罩,农舍和电线杆倒映在水田之中,伴着落日与晚霞,美得像一幅油画。
吴家花屋
欣赏完大地最后一抹光线下的梯田,我们选择从另一侧绕山而下形成环线。回到漩涡镇,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一轮明月高挂天际。往紫阳方向试着走了几公里,漆黑一片的什么也看不到,看来已无继续前行的必要,我们决定打道回府。在漩涡镇简单用餐后原路返回汉中,临近午夜安全到家。
漩涡镇一轮明月高悬天际
后记
此次我们并未走完全程,从漩涡镇到紫阳县不到50公里,大概一小时车程,全部为沿江公路,实测路上有几处滑坡落石,长时间未得到清理(至少去年到北五省会馆时就存在),驾车万不可分心。去年专程到过紫阳,补充几张紫阳县城的照片。
紫阳县城街景
紫阳县城街景
紫阳是因道教得名的城市
紫阳真人张伯端
整条汉江景观大道,如果从汉中出发至紫阳北五省会馆结束,游完所有景点至少需要一星期时间。沿途设施齐全,住宿吃饭非常方便,价格不贵。饮食口味偏向四川湖北,主食米面对半,小吃丰富(汉中米皮、安康蒸面)。气候湿润,更适合南方朋友。如果参观完北五省会馆依旧意犹未尽,可以继续向东北延伸,到旬阳和白河溜达一下,体会一下秦楚交融的民风民俗。
旬阳太极城
旬阳太极城
旬阳太极城
旬阳老城的石板路
声明:本文照片除标注源自网络外,均为手机自行拍摄直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