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卓玉 付逸飞 程晓光)春节前夕,沿平坦宽阔的烟白公路而行,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映入眼帘,再循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盘山而上,记者来到安陆市李白文化纪念馆。
巨大的李白塑像矗立白兆山顶,仿唐建筑的安陆李白纪念馆斗拱飞檐,文史资料、实物遗迹罗列摆布……这个隐匿在层峦叠嶂之间的人文胜景,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八方宾客。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寓家安陆,隐居白兆山桃花岩。他以白兆山为活动中心,西入长安,东游吴越,南泛洞庭,北抵太原,以文会友,求索十年,写下了《静夜思》《山中问答》等106首千古传诵的著名篇章,留下了桃花岩、洗笔池等众多遗址遗迹。2015年,中华诗词协会授予安陆“中华诗词之乡”称号。
“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听我的父母、长辈们讲述李白的故事。初中时,老师就带我们到白兆山寻李白足迹,吟诵《山中问答》,在山间游玩。”中国李白研究会第七、八届常务理事王清说,也正是在耳濡目染下,工作后就一直从事李白文化研究这份工作。据了解,为深度挖掘传承李白文化,自1982年以来,安陆全面开展李白在安陆十年考证和研究工作,出版多本研究专著,其中,《李白在安陆》学术成果填补了全国李白学术研究的空白。《李白在安陆的传说》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李白在安陆十年里创作的诗作中,既有对理想抱负的热烈追求,也饱含着对平凡生活的细腻感悟,这种精神内涵深深扎根于安陆这片土地。”王清介绍,编撰《安陆李白诗文通俗读本》,用现代汉语来通篇地翻译李白在安陆十年的诗文,并按照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六进”活动,将李白诗文及李白的人生阅历、经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与传播,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轻松走进李白的世界,感悟其文化精髓,让李白文化在新时代的多元场景中持续传承与发展。
目前,安陆已常态化开展李白文化进校园、“涢水大讲堂”李白文化宣讲等活动,普及诗词教育,加大诗词培训力度,并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参观李白纪念馆、寻访李白遗迹、征文等活动。同时,还持续举办李白诗词大会、“李白杯”全国散文诗歌、书法、漫画、摄影等赛事活动和节会,读李白、唱李白、画李白、写李白在安陆民间蔚然成风。
文化为旅游塑形铸魂,旅游为文化架桥铺路。多年来,安陆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多次举办李白文化旅游节,整合李白文化、白兆山旅游资源,培育5A级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开发李白文化艺术村等乡村游项目,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景区接受研学旅行20余万人次,游客10万余人次。在建的大唐诗城、李白民宿集群商业综合体已具规模。
安陆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邓琴说,今后,将持续办好湖北安陆李白文化旅游节,深入开展“六进”等活动,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全力打造“全国李白文化研学旅游基地”,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实施李白纪念馆陈列布展提升,积极探索多元路径,推动李白遗址遗迹活化利用。同时,结合深厚文化资源,加大对数字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搭建数字化消费场景;加强同李白重要游踪地合作,联手共建世界李白文化旅游品牌,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