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刚抵达广州,马来西亚丹斯里刘官金习惯性地看看时间——从白云机场到信宜,曾被泥泞国道拉扯将近10小时的颠簸,如今走高速仅需3.5小时。车窗外的景色从繁华都市渐变为丘陵风光,这是他最从容和期待的一次回乡。
2月11日至13日,信宜迎来了一场特殊的“重逢”,50多位海外知名侨商、侨领回乡参观考察。将近3天的行程中,他们漫步在灵秀的乡村山水间,驻足牙雕艺术馆的精湛技艺,流连在正月十五的烟火气,更惊叹于玉都新区现代化的城市图景……
海外知名侨商、侨领在信宜马安竹海合影留念。李阳诗 摄
这一趟归乡之旅,侨胞的眼里看到了怎样的信宜?
山水太美,乡村变景区
“以前太公就是从这些山路走出来,去到南洋割橡胶的。”当观光车驶进“马安竹海”的苍翠林间,马来西亚拿督廖昌裕向儿子介绍着祖辈的来时路。
曾经,大山、竹乡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人们为了生计背井离乡。
侨胞在马安竹海合影。李阳诗 摄
如今,往昔泥泞山路化作青石小道,泥砖房变身精致民宿,万亩竹海成热门旅游点,闭塞山村旧貌换新颜。
“靓,真的很靓!”侨胞们漫步信宜钱排“山水双合”“李花谷”,由衷赞叹。
马来西亚拿督廖昌裕一家四口在李花谷合影。李阳诗 摄
此地作为信宜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春日李花漫山遍野、肆意绽放,一江碧水倒映两岸精致农房。远处瀑布飞泻,水花如烟,诗意四溢。
侨胞们一路走一路拍,用镜头记录着美好瞬间。
“美景不过是钱排的封面,背后依托的是扎实产业。”讲解员介绍,信宜钱排深耕三华李产业多年,催生出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多元产业链,产值超23亿元。“现在在村里,就拥有就业、创业机会,许多年轻人也愿意回乡发展了。”
在黄华江虎跳峡景区,侨胞们登上游船顺流而下,一路欣赏峭壁奇峰、茂林修竹,江水悠悠,聆听古老传说与历史故事,沉醉在灵秀的山水之中。
侨胞乘船游览、参观黄华江虎跳峡。李阳诗 摄
“这里山水很美,自然能量满满。”身兼马来西亚新媒体总会会长廖昌裕说,他计划今年组织马来西亚和信宜的自媒体工作者交流,到信宜文旅景点拍摄宣传内容,借助小红书、马来西亚本土媒体等平台向海外宣传信宜,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同时加强海外华人年轻一代与信宜的联系,促进文化传承与认同感。
人文多元,活力十足
正月十五的窦州里,非遗巡演现场热闹非凡。舞龙舞狮、飘色依次登场,舞龙灵动,舞狮活泼,飘色精美,精彩表演赢得侨胞阵阵喝彩。
“看到这些非遗表演,太亲切了。小时候听父辈讲过,如今亲眼看到,记忆都鲜活起来。” 马来西亚丹斯里谢征佑难掩激动。窦州里融合岭南与南洋风格的建筑,让侨胞们产生家乡与现居地重合的奇妙感受,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家乡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即便远在海外,那份乡情也从未淡去。
正月十五窦州里花灯巡游。图片来源信宜发布。
走进中国牙雕艺术馆・信宜,一件件精美牙雕作品吸引着侨胞们驻足欣赏。细腻的线条、生动的造型,展现出信宜传统雕刻技艺的独特魅力。
“这些牙雕作品太精美了,真的让人惊叹。”马来西亚拿督斯里陈亦更赞叹,信宜雕刻技艺历史悠久,在传承人的努力下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侨胞参观中国牙雕艺术馆・信宜。李阳诗 摄
这些牙雕作品人文元素魅力十足,是信宜的骄傲,更是吸引年轻一代了解家乡的瑰宝。传承人文活力,新一代不可或缺,玉都新区建设正为他们打造优质成长环境、拓展发展空间。
宽敞明亮的校园、先进的教学设施……玉都新区打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环境优美且配备丰富运动场所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侨胞乘坐观光车游览信宜玉都新区。郑运 摄
侨商刘天才认为,玉都新区的建设极大提升了信宜群众的生活品质,这也能为留住年轻人发展就业的提供平台和空间。
看到玉都新区的崭新面貌,离乡三十年首次携妻女一家返乡的马来西亚拿督斯里杨土生深受触动:“记忆中的信宜还是那个略显破旧的小城,可如今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宽敞的马路、便捷的交通,高楼林立,还有多种主题公园,一切都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活力。”
信宜巨变,邑起奋进
此次回乡,侨胞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家乡的变化已颠覆他们的记忆图谱。不再是留不住人的小乡村,而是处处焕发生机活力的新信宜。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是此行亮眼的一抹底色。在集信国控,他们了解了信宜产业崛起的轨迹。这家由县属检测站改制重组的企业,于202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粤西首家上市县属国企,年营收翻倍。
侨胞在集信国控参观了解信宜产业情况。郑运 摄
信宜还积极追赶补强工业短板,一方面盘活工业用地,另一方面完善厂房、交通等配套设施,未来将围绕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等重点攻坚,构建现代工业新版图。
“信宜产业发展势头很迅猛!”马来西亚拿督黄达柱、梁金福当场表态,他们回国后会当好“宣传员”,积极联络身边资源,向身边的人推介信宜的机遇,为有意回乡投资的朋友牵线搭桥,助力家乡发展。
信宜黄华江虎跳峡景区。周梁 摄
另一方面,信宜在生态资源转化上蹚出的创新之路,也让侨胞们眼前一亮。通过“投资基建+企业运营项目”的创新模式,撬动近9亿元社会资本,串联起李花谷、马安竹海、黄华江虎跳峡等多个景区,形成高速沿线的“农文旅经济带”。
“信宜的变化就像施展了魔术。”刘官金为信宜在短短三五年间的巨大变化感到震撼。此行回乡让他产生了诸多助力家乡发展的想法:“推动成立马来西亚信宜商会,强化与家乡年轻商人的交流合作;与马方沟通,力求开通直飞粤西航班,便捷两地交通;还计划联合朋友投资信宜的高原种植与旅游项目,借当地特色撬动经济增长。”
信宜玉都新区。陆波 摄
美国茂名同乡会执行会长杨国强此行来信宜亦收获满满:“这次行程让我看到信宜处处有年轻人的身影,不管是在领导班子里,还是活跃于产业发展一线。”他表示,茂名、信宜地区农副产品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他计划进一步拓展荔枝、三华李、罗非鱼等农产品的出口渠道,助力茂名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侨胞们抵达信宜的第一天晚上,信宜市委书记龚庆用粤语致欢迎辞。他说,50万侨胞是与家乡共同成长的重要力量,信宜市委、市政府将为侨胞回乡投资提供最好的服务,用最大的诚意和优质的营商环境,邀请侨胞们与家乡共同发展。
【记者手记】
信宜是观察中国县域发展的一个窗口
此次受邀回信宜的侨胞们,大多是侨商。他们在海外抱团发展,一边努力站稳脚跟,一边也没少跟国内往来,对中国的发展心里门儿清。
这次组团回乡,不少侨胞下意识地认为,家乡的前行脚步或许相对迟缓。可真踏入信宜,才发现,一座集教育、医疗、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新城拔地而起;老城也是市井烟火与现代便利共存,处处透露着“以人为本”的巧思。
再看乡村,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民俗文化也搞得红红火火。家乡早已突破局限,正大步赶上中国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
信宜已成为观察中国县域发展的一个窗口,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
这次回乡之旅,于侨胞是乡愁的慰藉,于观察者是发展的启示。他们不再满足于“惊叹家乡变化”,而是迫切希望成为信宜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与智囊团。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李娜 陆良
【作者】 李阳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