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海北面几个区,非常有上海特色。文化相近、风俗相同、认同感高。北4区在上海,犹如定海神针,铆钉了上海的市民文化。
土著扎堆
杨浦、虹口、闸北、普陀,这几个区,可谓土著扎堆。
杨浦常住人口121.08万,户籍人口103.21万。
虹口常住人口68.75万,户籍人口63.67万。
普陀常住人口123.91万,户籍人口88万。
哪怕是新静安,原闸北的户籍人口仍然庞大。
星火电影院
走进北4区任何一个老城区,都能感受到明显的上海烙印。
上海闲话、上海小吃、上海特色,这些在老城厢逐渐消失,却意外在北4区被保留下来了。
曾经繁华的四川北路
北4文化
北4区的居民,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既有多伦路、山阴路这样的阳春白雪。
也有八埭头、提篮桥这样的市井地段。
普陀的西宫、长风、长寿路,杨浦的东宫、八埭头、五角场,闸北的老北站、中兴路、彭浦,虹口的四川路、提篮桥、虹镇老街,都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并衍生出一大批市民文化。
北4文化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不像南边几个区那么文雅,也不像郊区文化,而是一种上海文化为底色,加上北4特有的味道。
静安横刀
本来北4同气连枝,可以展望未来,成为一个区。
但静安的横刀夺爱,让北4一体化为之破碎。
可以说,静安一刀插入北4区,让闸北和虹口、普陀的合并成为泡影。
北4现状
杨浦是北4里,情况最好的一个。
人口、经济都是相对强大。
但是,现在杨浦也在走下坡路,持续的人口老龄化、负增长,让这个面积又大,人口又多的大杨浦,越来越步履蹒跚了。
虹口不谈了,人口从2000年的86万,下降到今年的63.7万。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和杨浦一样。不一样的是经济还不如杨浦呢。
闸北是另辟蹊径,和静安一起搭伙过日子。只不过,真正闸北人,心里向总归有点想法,闸北区名字消失了,和一个不太搭界的市中心混在一起,闸北的文化特色,正在被慢慢的消融。
普陀现在也大灵不灵的,因为经常修路,被戏称为叙利亚风格。好在真如搞的不错,而市中心那一片,房价也算低,这也算普陀的隐性福利了。
实际上,北4谁的日子也不好过,大哥也别笑二哥了。
北4如何一体化,如何的携手发展,才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不过这一条路非常的漫长,不知何时能启动。北4的将来,充满了荆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