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州
常州市,别名“毗陵、中吴、龙城”,是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重要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2.龙城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常州西北有一座九龙山,山上有一座古庙。
一天晚上,庙里的当家和尚弘智梦见山神对他说:“我是九龙山山神,是东海龙王的九太子,与八位兄长镇守这一带群山。最近八位兄长前来侵占我的山头,将是一场恶战,请你率全庙众僧,鸣金击鼓,助我取胜。”
五月初五,天空乌云骤起,狂风大作,似龙形翻滚。弘智率众僧击鼓撞钟,念佛诵经。约莫半个时辰,风停云散,恢复往日的宁静。
当晚,和尚又梦见山神对他说:“多亏你击鼓相助,今已得胜,现在两条为首的龙已逃往宜兴山里,其他六条龙已去郡城,请你前往郡城安抚,希望他们安居乐业,为民造福,每年五月初五,可在云溪相聚。”郡城百姓得知六条天龙降临常州的消息后,就于每年端午节建造六色龙船,在白云溪竞渡。
于是,常州便被称为“六龙城”和“龙城”。
3.三元桥的传说
在焦溪村,南街和南下塘之间有一条弯曲的龙溪河,而三元桥便横跨于龙溪河之上。三元桥也叫“张小娘桥”,关于“张小娘桥”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
传说清朝初年,南下塘承姓是乡里的大族。她家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河北毛家,母亲想看到女儿,女儿想回家省亲,虽一河之隔,却要绕道而行,母女相见十分不便,因此造了此桥,人们便称之为“张小娘桥”。
后来人们易址重建此桥,并改名为“三元桥”,“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寓意乡里多出人才,寄托了对后人美好的期望。
4.白龙娘娘的传说
宋朝时期,横山桥的杏花村有一位名叫项凤秀的女子,她潜心修行,不愿遵父母之命嫁人,偶然食用了河中飘来的两只桃子之后有了身孕。
父母知道后,责骂女儿行为不端,要架火焚女。凤秀连夜逃走,来到村后冲虚观(即今大林寺),决意投井以表清白。就在凤秀投井那一瞬间,井中闪烁着金光万道,从天而降的两条白龙飞舞着,左右紧紧盘护起凤秀飞腾而出,直上九天。
原来这两只桃子不是普通山桃,而是玉帝遣二龙下凡化为桃子,投胎到凤秀身上助她修行。
天亮后,项家不见了凤秀,派人四处搜寻,在冲虚观泉井边发现了绣花鞋,悔不当初。就在这时,天雷阵阵,空中显现凤秀姑娘双眼微合站立、一左一右两条白龙盘在胸前。
一时间,轰动了方圆百里乡亲,大家都传项家女羽化成仙了,尊其为“白龙娘娘”。
5.奔牛镇的传说
很早以前,常州有个小村子,村头有条水势湍急的河,在河中间有个形似牛在河中洗澡露出一点牛背样子的小土墩。村民口口相传这个土墩里有宝贝,凡是想去盗宝的人,都为此送了命。
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外地人,称自己的牛逃到了河中土墩上,要借一只船去捉牛,当地人没一个人肯借船,只有一户老人租了条破船给他。外地人撑着破船来到土墩旁,从身上掏出一件法宝,对着土墩上下挥动,口中念念有词,片刻后,河中出现一条金黄色的水牛跳到了破船上,他撑船划回岸来。
老人看到他真的载了一头牛回来,感到很惊奇。但船上有一滩牛粪,老人很生气,外地人答道这是对你卖船的回报,老人不信,外地人摇了摇头便把牛粪扔下河里,骑牛而去。老人回到船上,细细一看,嵌在船板缝中没有弄干净的牛屎不见了,转而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黄金。
这事一传开,大家都把河中的土墩叫作金牛墩,嵌在船板缝里的金子被百姓用来建造了一座集镇,也就是现在的奔牛镇。
6.篦箕巷的传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来到常州,他和刘纶一同上街体察民情,走到武进县和阳湖县交界的甘棠桥上,看到南大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乾隆皇帝说花市应该叫篦箕巷,县官老爷为了讨皇上喜欢,立即下令贴出告示,将花市街更名为篦箕巷,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7.双桂坊麻糕的传说
清朝时期,乾隆帝巡视江南来到常州,名臣刘纶一路陪随圣上。在一处极不显眼的大饼摊前停步,发生了一场离奇古怪的事情。
这个大饼摊的店主是孤女、寡母,俩人异姓同名都叫桂芳,她们家境贫寒以洗衣,卖大饼相依度日。后来,因为一块白玉麻菇的故事,乾隆帝御封了“双桂芳也”,常州的双桂坊与麻糕由此而得名。
8.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金坛市直溪镇,有一个董永村,传说董永家境贫寒,侍亲至孝,因老父亡故无棺木下葬而卖身为奴。他的孝行感动了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于是七仙女私自下凡,在槐荫树下与董永结为夫妇。
夫妻二人男耕女织,互敬互爱,共同偿还了债务,本以为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不料,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后,派天兵天将把七仙女捉回天庭,从此,这对夫妻被生生拆散。
后来,七仙女在天上产子送达人间,董永抚养长大。
9.红梅阁的故事
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红梅阁内造狱册,每天由婢女送饭。
有一天,他误以为婢女未及时送饭,愤怒之下失手将婢女打死,他向上级请罪,被流放去云南。恰巧当时常州刺史是云南人,托龚子彬捎带家书。
起程时,遇到一鹤发老人,教他跨坐一根手杖和一条丝带,随后飘然飞行,一会儿就来到云南刺史家中。刺史父亲见封缄上署的是当天日期,大吃一惊,连忙回信并求当地官府给假送回家书,龚子彬用来时的办法又飞回常州去见刺史。
刺史见了回信,表示不信,龚子彬出示从云南折回的红梅作为凭证,刺史惊讶不已,龚子彬把这枝红梅种在阁的周围,红梅透出新枝,花苞累累,怒放盛开。
从此,这阁就称为红梅阁。
10.文笔塔的由来
文笔塔座落于红梅公园,古时候,该塔原为太平讲寺塔,相传,每当塔顶有祥光腾现,常州地区必有文人中状元。
北宋大观年,常州一地中进士53名,皇帝遂下令改太平讲寺塔为文笔塔,该塔便成了常州文人心目中的笔魂,每次上京赶考前必未登塔祈祷。
自塔建成后,常州先后出现了十五位皇帝,九名状元,一千三百三十三名进士,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因而就成为常州文化的象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