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夜色如诗。一盏高12米的古装少女花灯悄然伫立,蓝紫色簪花轻垂,眼眸灵动似水,衣袂随风轻扬。这便是今冬泉城最炙手可热的“湖畔雨荷”——以琼瑶笔下《还珠格格》中“夏雨荷”为原型设计的花灯,凭借清冷素雅的气质与科技感十足的“眨眼”互动,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顶流话题,更被游客誉为“济南的浪漫新名片”。
从“戏说”到“现象”:文化IP的现代演绎
“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句经典台词,曾让济南因一部电视剧名扬全国。如今,“湖畔雨荷”花灯以更直观的方式将这一文化符号具象化。设计团队巧妙提取“夏雨荷”的清雅形象,结合时下流行的簪花元素,以冷色调灯光赋予其“清冷美人”的气质,既呼应了济南“泉城”的灵动,又暗合了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
花灯的走红,不仅是“情怀杀”的胜利,更是文化IP与当代审美的深度融合。通过可逆电机驱动的“眨眼”设计、声光电技术的加持,静态的花灯瞬间“活”了起来,游客纷纷感叹:“仿佛穿越回《还珠格格》的剧情里!” 这种“科技+文化”的创新模式,既延续了传统花灯的工艺精髓,又赋予其社交传播的基因,成为济南文旅“破圈”的关键。
历史与创新交织:泉城文化的当代叙事
济南的浪漫,从来不止于“夏雨荷”。这座“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城市,承载着李清照的婉约、辛弃疾的豪放,更以“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大明湖的荷风柳韵闻名遐迩。“湖畔雨荷”花灯的爆火,正是将这些文化元素浓缩于一盏灯中,既唤醒了游客对经典剧集的记忆,又勾连起济南千年文脉的纵深。
为强化这一叙事,济南将花灯展融入“天下第一泉迎春花灯会”,以“赶灯季”“烟雨湖”等主题串联大明湖、趵突泉、五龙潭三大景区,打造“一湖一环”的沉浸式光影盛宴。游客白天赏泉、夜晚观灯,在“泉城夜宴”中感受“半城湖色半城诗”的意境。正如山东大学教授贺泽所言:“每个走红的花灯都是一个文化IP,它需要根植于本地历史,又能以现代语言与年轻人对话。”
明湖市集:文旅融合的“济南模式”
2025年春节期间,济南以“湖畔雨荷”为核心,在大明湖西路举办了盛大的明湖市集,成为泉城文旅的一大亮点。市集以“城湖一体”为理念,将大明湖的自然景观与明府城的烟火气息巧妙融合,打造了一站式打卡多个景点的游览空间。
市集分为文创非遗、品牌连锁和济南特色三大展区,涵盖了手工香荷包、非遗糖画、软陶面塑等传统技艺,以及必胜客、肯德基等现代品牌,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又展现了泉城的独特年味。此外,市集还推出了舞龙巡游、高跷表演、鱼灯舞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据统计,春节期间,大明湖单日游客量峰值达数万,市集成为“流量担当”。
从流量到留量:文旅经济的“济南实践”
“湖畔雨荷”与明湖市集的成功,不仅为济南带来了短期的流量,更为文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场景延伸、体验升级和产业联动,济南将短暂的热度转化为长效的消费力。
场景延伸:配套汉服租赁、簪花妆造、古风摄影服务,游客可“1:1复刻”夏雨荷造型,与花灯同框打卡;
体验升级:推出“济南灯会地图”“年俗地图”,串联趵突泉庙会、明水古城非遗市集、九顶塔冰雪节等活动,形成“白天赏民俗、夜晚游灯会”的全天候消费场景;
产业联动:开发“雨荷”主题文创、泉水宴美食、沉浸式演艺,将文化IP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链。
以灯为媒:济南城市形象的重塑与跃升
“湖畔雨荷”不仅是一盏灯,更是一扇窗口,向世界展示济南的多元魅力:
历史与时尚并存:从超然楼的“网红墙”到大明湖的“雨荷花灯”,济南正以“古风+科技”的组合拳,打破“老城”刻板印象,塑造“年轻态”城市形象;
本土与全球对话:自贡灯会的《白蛇传》、上海豫园的“庄周梦蝶”等案例表明,传统文化需借力国际化的表达。“湖畔雨荷”的走红,为济南参与全国文旅IP竞争提供了范本;
生态与人文共生:花灯设计采用节能环保材料,与大明湖的自然景观和谐相融,彰显济南“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让浪漫照进现实,以文化点亮未来
一盏花灯,照亮了济南的夜晚,更点亮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从“夏雨荷”到“湖畔雨荷”,从戏说故事到现实景观,济南正以创新姿态,将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长效动能。未来,这座“泉水之城”若能持续深挖文化IP、优化服务体验、拓展产业链条,必将在全国文旅版图中占据更耀眼的位置。
正如夜幕下的大明湖,波光粼粼中映照着花灯的璀璨——济南的浪漫,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期许。(来源:“济南宣传”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