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年两次外出旅行,越来越喜欢地理、历史。决定在不出游的日子里,践行“读万卷书”。一个省一个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去查资料,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前面已经介绍了云南省的整体情况和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州,现在来说说紧邻文山州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
你可能都不知道云南有个红河州,但它有七张名片,我断定你一定知道其中的几个:哈尼梯田、临安古城、建水紫陶、滇越铁路、开埠通商、云锡矿业、过桥米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位于云南省东南的红河州。
【红河州的基本情况】
红河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北靠昆明市,东接文山州,西邻玉溪市,南与越南接壤,是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下辖4个市、6个县、3个自治县,州府在蒙自市。
红河州常住人口约440万,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壮族、瑶族、回族、布依族、布朗族、拉祜族11个世居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约占38%,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哈尼族、苗族人口数量排前三。
红河州南部的河口、金平、绿春3个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848公里,有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其中河口口岸,是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口岸。
【红河州的地理与人文历史】
红河州东面属于滇东高原区,西面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为州内的主要山脉。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8.5%。红河州全境都属于喀斯特地貌,溶洞、瀑布众多。
红河州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其中锡矿储量世界第一,且主要集中在红河州的中部,造就了有着“锡都”之称的个旧市。
红河州的南部属红河水系,北部属珠江水系,河流主要有元江、李仙江、藤条江、南溪河、曲江、甸溪河等。
想要说清楚红河州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有这样三条线必须要了解:红河、北回归线和滇越铁路线。(这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B站蓝天学长的视频)
红河是唯一发源于云南境内,由云南流至越南的一条跨境河流。由于流域多红色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故称“红河”。红河穿红河州而过,是红河州的母亲河,红河州也因此河而得名。
红河在中国境内有干流红河(更多被称为元江)、最大支流李仙江,二江在越南境内汇合,之后经北部湾汇入南海。
红河(元江)把红河州分成了南北两部分,这也是一条天然的人文分割线。
元江以北较早进入中央政权管理的版图,中原文化盛行,尤其是在建水、石屏和泸西。明代以来的中原文化痕迹比比皆是。
建水
而元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则是云南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自留地,屏边、金平、河口、红河、元阳和绿春这六个县,少数民族都占绝对多数,云南本土民族文化在这一区域得以完整保存。
哈尼族蘑菇房
***
北回归线从红河州中部穿过,使得南北两边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和温度。
北边的弥勒市气候温和、湿度适宜,是云南有名的宜居之城;而南边的屏边则有着大围山这样的热带森林,天然氧吧、负氧离子指数爆表;也有着金平蝴蝶谷这样上亿只蝴蝶集中爆发的生态奇观。
***
滇越铁路对红河州的近代史影响深远。修建之前的背景是: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蒙自被迫设为通商口岸。
1889年,成立蒙自海关,蒙自正式开关通商。
1895年,河口被辟为商埠,一时间红河航运空前繁荣。
1887年至1915年间,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五个国家在蒙自设立了领事馆。
蒙自的法国大使馆
法国人为了更好地将红河州丰富的矿产资源运出,于清朝末年投资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通向国外的铁路——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从越南海防经河口县进入云南,一路穿越蒙自、开远抵达昆明,纵贯整个红河州。越南段于1901年-1903年建成通车;滇段1904年-1910年建成。
当时的《英国日报》称滇越铁路是可以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其中横跨在大山深处绝壁之上的人字桥,代表了当时全球顶尖的造桥技艺。
滇越铁路一经建成,就极大地带动了周边锡矿产业的迅猛发展,由此还衍生出了中国唯一的民营铁路:1921年通车的个碧临石铁路(个旧、碧色寨、临安(今建水)、石屏铁路)。
随着滇越铁路的全线开通,不仅诞生了很多靠锡矿生意而崛起的大家族,更重要地是外来文化的涌入。如今在蒙自、个旧、开远、石屏、建水,都可以看到当年法式建筑的遗迹。
当时蒙自的碧色寨有“小香港”之称,甚至还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对,就是电影《芳华》曾经取景的地方。
碧色寨
电影《芳华》剧照
据说当年皇宫里还在点蜡烛的时候,滇越铁路沿线就已经在电灯下喝咖啡了。在红河州,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三股力量碰撞融合,使得红河州的历史文化精彩纷呈,而且每个县市都是独具特色。
******
下面选择几个有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市逐个说说:
元阳县:哈尼梯田、蘑菇房
元阳县因地处红河上游元江之南而得名。土地全为山地,无一平川,最高海拔2939.6米,最低海拔144米,相对高差2795.6米。
在元阳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近90%,其中哈尼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彝族人,占总人口近四分之一。我们这里重点说说哈尼族的梯田和蘑菇房。
哈尼族源于青藏高原羌族族群的一个分支“和夷”。受到秦朝扩张的攻击,南迁到大渡河畔,开始了农耕生活。唐朝初期,因战争等原因被迫而再度迁徙,其中大部分分布于元江、澜沧江两江之间的中间地带。这里就是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
哈尼族先民来到山区后,就开始开垦梯田种植水稻:首先将向阳的缓坡开辟为旱地,然后在台地边缘堆垒泥土形成田埂,再引水入田将旱田变为水田,大地的摸样就这样被改变。
在唐人文献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蛮书·云南管内物产》一书中有记载,“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浇田皆用源泉,水旱不损”。这应该是史料中记载哈尼梯田最早的记录了。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村落民居安置在向阳的山腰,向上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向下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沟底,水渠穿村而过,再往下顺势流进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是哈尼梯田“四素同构”的农耕体系。
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等几种类型。其中,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
蘑菇房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因外形酷似蘑菇,故名蘑菇房。“蘑菇房”内部分三层:底层用来关马圈牛,堆放农具;中层用木板铺设,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这里是主人住的地方。做饭、休息、会客均在此层。此层一侧有门外通晒台;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粮食柴草。
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别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会暖融融的;而在赤日炎炎的夏天,里面却十分凉爽。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中国第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游玩攻略
现在如果观赏哈尼梯田及参观哈尼村寨,主要都在元阳县,所以哈尼梯田也常常被称为元阳梯田。由于目前元阳县还不通火车,公交体系也不完善,所以最好自驾或包车前往。
元阳梯田景区距离元阳县城约50公里,景区包括三大片梯田,它们之间相距10-20公里。景区中有很多的观景台,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三大片梯田。
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是三片梯田中面积最大的,而且地势陡峻,大气磅礴。在这里可以看云海和日落。
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状如一个大海湾,十几个哈尼族、彝族村寨点缀其间。因为在大山东面,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这里的爱春梯田在上午9:00-10:00间,会呈现出天空之镜般的蓝色,近距离体验,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在这里,还有蘑菇房保存最多、最完好的阿者科村。
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这一片梯田分布于深谷中,全状如一巨大的花蕊。因为在大山的西南,来这里可以看到最好看的日落。
最佳旅游时间:
春耕季节→12月到次年3月,这时候的梯田放满水备耕、插秧,层层梯田像重重叠叠的万千面镜子,倒映着蓝天青山。被称为最佳观赏期。
秋收季节→7到9月,这时候的梯田一片金黄,不同成熟程度的稻田又呈现深浅不同的色彩,也是一片迷人的景色。
收费
收费观景台:联票70元,不单独售票;
阿者科村:30元
游玩注意事项
1、提前关注天气,一定选个大晴天去!
2、时间宽裕可以三大片梯田都看看,网友建议:一早去多依树观景台看日出;9-10点去爱春看天蓝色梯田(这里常常有当地人收费5元),傍晚去坝达或老虎嘴看日落。
3、非常建议在景区内住一晚,坐在房间内就能欣赏到大片的梯田,很是惬意。住在多依树景区方便第二天看日出;住在阿者科村,就不用购买30元的门票了。
******
红河县:马帮文化
红河县同样位于红河上游南岸,名字与州名相同,但并没有做过州府。
红河县境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4%,其中哈尼族人数最多,占75%。
清朝时期,红河县马帮人历时百年艰辛,打通了11条通往东南亚邻国的跨国商道——马帮之路,至今仍有一万多名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
元江河谷旁边的大山高耸入云,红河县城-迤萨镇就位于这大山的最高处,迤萨古城周围云遮雾罩,宛若一座天空之城。
迤萨是彝语“缺水之地”的意思;这里也被称为迤萨古镇,是茶马古道滇南段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迤萨马帮是云南有名的大马帮之一。一代代迤萨人踏着石板上的马蹄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迤萨古镇不仅走出了滇南的第一代华侨,还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文化——马帮文化。这里的古民居建筑群马帮古城,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既有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和庙宇楼阁式的中国古典建筑,也有大量中西合璧的古堡式楼房建筑群。被誉为“江外建筑大观园”。
如今的迤萨镇,早已实现从马帮运输到高速公路的飞跃。天空之城的壮观加上本土的马帮文化,成为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
游玩攻略
马帮古城由6幢单体建筑组成,主要由东门城楼、姚初居中西合璧民居、钱二官迷宫大院三部分组成,均建于民国初年,距今约70多年。
门票:免费
交通:红河县目前没有通火车,但有公交大巴可达。距离最近的火车站是玉溪的元江县。
说明:红河县也有梯田景观,比元阳梯田更原生态。
河口县
河口县是瑶族自治县,位于红河州东南部,地处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口,地名也是因此而得。南与越南相邻。河口也是云南省海拔最低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显著。
1895年,河口被辟为商埠,一时间红河航运空前繁荣。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河口开始了它的繁盛时期。
河口县是云南省三大沿边重要口岸之一,具有“县城即口岸,口岸即县城”的特点。2019年,河口进入“自贸时代”“动车时代”。
这里有承载百年开埠通商历史的街区,短短数百米,集中了海关旧址、邮政局旧址等具有法式特色的文物建筑。
大街上,随处可见越南人、越南文字,感觉越南人比中国人还多。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云南美食,还能吃到地道的越南特色小吃。
河口,有着“头顶香蕉,脚踩菠萝,一城两国,口岸明珠”的美誉。
游玩攻略
主要游玩地点都在口岸附近,网上找到一个徒步游玩路线,可以参考一下:
如果提前办好越南签证,可以过口岸去越南那边玩1-2天。
交通:河口已通高铁,从昆明过去很方便。
建水县
建水县位于红河中游北岸,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
唐初(806—820年),南诏在建水筑惠历城(汉译建水城);大理国前期于此设建水郡。元朝改为建水州。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临安路改临安府,府治迁至建水州,拓地改建砖城,故建水城又称临安城。自此,建水城成为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称。据明万历年间成书的《滇略》记载;“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民谚中还有“金临安、银大理”的说法。
现在在建水,我们仍能看到很多历史遗迹,在云南都是首届一指,因此临安古城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
朝阳楼:朝阳楼原名迎晖门,亦称东门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城门依地势筑于高岸,楼上有“雄镇东南”四个大字。城楼三层,巍峨挺拔,气势雄伟。
朝阳楼与北京天安门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有“小天安门”之称,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
朱家花园: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左侧沿街的10间“呆脚楼”与其后的“跑马转角楼”相连,是朱家经营进出口贸易,买卖大锡、洋纱布匹、食盐、烟土的“朱恒泰”总商号。右侧前为家族祠堂,后为内院。
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不对称布局,是建水地区典型的“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的民居庭院的群体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异、富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的大型传统民居。
建水古井:建水的水井很出名,不但数目众多,而且造型独特,五花八门。有人曾用一副对联描述建水的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据说建水城一共有128口古井。
现在最有名的应该是大板井吧,其位于临安镇西门西正街旁,也叫溥博泉。建于明洪武初年,大板井的“大”是名不虚传,井栏由六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三米有余。至今仍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般热闹,井水冬暖夏凉,甘甜润口。
用大板井水做出的豆腐称之为西门豆腐,味道极其鲜美。
建水烧豆腐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发酵后沥水再烘烤,烤的过程让它的“臭”变为混合烟火气的一种香味。吃烧豆腐时,坐在烧烤摊边,豆腐烧好一个,手捉一个趁烫蘸料吃。
***
距离城区远一些的有双龙桥和团山民居建筑群
双龙桥:双龙桥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泸江与塌冲河上,因两河蜿蜒如龙,故而得名。
双龙桥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当时只是在泸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于1839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合为一体,故又称“十七孔桥”。
现在桥上建有三层飞檐式阁楼,桥两端各有桥亭,皆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的,因原来的亭阁皆毁于大火。
团山民居建筑群:团山民居建筑群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
现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祖茔1座。建筑群上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品遍布于房屋的梁梁枋拱、门窗隔板、雀替栏楣、槛墙花砖、石缸柱础、束腰(须弥座)石雕等构件上,其形式多样,图案繁多,雕刻精细,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2005年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确认团山古村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人类珍贵遗产的典范。
***
跟建水相关的红河州名片,还有一项:建水紫陶
在建水发现了距今已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证明建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原始制陶工艺。建水紫陶历经汉唐宋,成长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有“宋代有青瓷,元代有青花,明代有粗陶,清末有紫陶”的说法。
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得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游玩攻略
收费:文庙40元;朱家花园35元;朝阳楼40元;团山民居35元。
交通:建水已通高铁,从昆明过去非常方便。
蒙自市
蒙自市位于红河州东部,北回归线从市境北部的鸣鹫、碧色寨一带通过。
蒙自市有2100多年建县史,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县。但蒙自市真正崛起应该是在清末至民国时期。
1889年,蒙自海关落成并正式开关,这是近代云南的第一个海关,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肇始地。自此城市地位迅速上升,一举取代了曾作滇东南行政中心600年之久的建水(临安)。
1887年至1915年间,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五个国家在蒙自设立了领事馆。云南的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外国银行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蒙自诞生。
1909年蒙自的碧色寨站建成通车;
1938年,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至蒙自办学,朱自清、闻一多等著名学者曾驻蒙自讲学。
解放后,成立蒙自专区,驻地在蒙自。
1957年,蒙自专区与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在蒙自。
1958年,个旧锡矿产业发展迅猛,红河州州府由蒙自迁到个旧。
2003年,红河州州府重又迁回蒙自。
在之后的20年里,蒙自作为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大力进行“新基建”,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蒙自绕城高速、蒙屏高速建成通车,弥蒙高铁于2022年年底通车运营,红河蒙自机场正紧锣密鼓加快建设,“航空+高铁+公路”无缝衔接已不再是梦想。
过桥米线:源自蒙自
相传清朝时,蒙自城的南湖风景非常优美。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他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做好他爱吃的米线给他送去,但到了岛上米线已经不热了。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鸡油犹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于是她就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煮好,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汤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游玩攻略
大部分景点都在市区中,只有碧色寨距离市区10多公里。
红河州博物馆
红河州博物馆为中西结合建筑风格,外观造型取材于红河少数民族转山和圈舞习俗的锥形体造型,装饰有民族图案和纹饰,窗口造型来自于少数民族对日月水火的崇拜。
【注意】免费参观,周一闭馆
南湖公园 及众多旧址
蒙自南湖为雨水汇积而成,旧名草湖、草陂。明代开辟为堰池,并在湖中堆3座土山,分别名为蓬莱、方丈、瀛洲岛,成为文人雅士会集之地,又称学海。过桥米线的传说就起源于此,是人们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海关旧址、法国花园、法国领事府、法国监狱等旧址都在南湖附近,可以一并徒步游玩。
碧色寨
碧色寨是滇越铁路上的重要站点,也是电影《芳华》的拍摄地 。
【交通】离市区有点远,可以在客运北站坐往草坝的客车过去,7元直达 !
【收费】景点不收门票,景区观光车20元
个旧市:世界锡都、曾经的州府
个旧市,位于红河北岸,北回归线横贯市郊北部。
个旧市因锡而立,因锡而盛,因锡而名,是云南省工业文明的发祥地,素有“世界锡都”之称。
翻开个旧的历史长卷,锡业的发展变迁贯穿古今。《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贲古,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贲古”即为个旧地区,其开采历史超过2000年。
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由于矿冶业管制宽松,个旧矿区便逐步发展起来。
1905年,个旧锡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个旧锡业形成私营与官商合营共存的格局。
随着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建成运营,个旧的锡矿更加便利地出口到国外,大大推动了个旧锡业的进一步发展。
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云南锡业公司(简称‘云锡’)被列为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国家和云南省政府为开发锡业,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抽调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个旧,个旧的经济规模和城市建设迅速扩大,成为云南省第二大工业城市。
1958年,个旧市划归红河州领导,同时将州政府由蒙自迁驻个旧。直到2003年州府迁回蒙自,个旧作为红河州州府45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旧的高光时刻,创造了“世界锡业看中国、中国锡业看云锡”的辉煌,个旧自诩“小香港”。当时个旧一半人都是锡业工人,云锡机关大楼、云锡学校,云锡医院、云锡机厂……云锡在个旧可以说无处不在。
个旧城市持续扩大,但其狭窄的地理限制使得城市发展空间捉襟见肘,因此一直存在州府再搬迁的讨论。
1993年后,云锡连续几年巨额亏损……
1997年,不堪重负的云锡开始下岗分流,3年间裁减了1.2万从业人员。个旧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被如日中天的经济新贵弥勒县超越至今。
2003年,红河州的州政府正式从个旧市迁回蒙自。
个旧作为资源型城市,因锡而兴,也因锡而“困”,大量的开采导致资源枯竭。2008年,个旧市被列入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地。
个旧的辉煌时代成为过去。如今的个旧通过废弃矿山综合整治、绿化建设、推进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等方式,希望能打造一个人美、景美的“宜居个旧”。
弥勒市:红河卷烟+康养宜居
弥勒市位于红河州北部,气候温和、湿度适宜。
弥勒市里有个弥勒寺,寺内建有一座巨大的弥勒大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弥勒市因弥勒佛而得名,但实际上地名与弥勒佛没有关系。弥勒地名由来已久,因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名字叫弥勒。
位于弥勒市的红河卷烟厂, 1985 年筹建,1988 年正式生产。弥勒市的经济总量自1999年以来,已经连续25年位居红河州第一位,并且连续6年进入“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弥勒市的经济发展与红河烟草集团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但能够长久地保持住发展优势,则在于弥勒市不仅重点培育打造了烟草及配套企业,还在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康养旅游为主导的多条产业链。
现在的弥勒,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打造文化旅游康养旅居胜地。来弥勒旅游、旅居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的旅游资源及各种配套也都是非常给力。
游玩攻略
弥勒市已通高铁,交通非常方便。市区内就有好几个公园:湖泉生态园、甸溪河湿地公园、红河水乡,不仅景美、环境好,而且全都是免费的,怪不得弥勒市被众多旅居的人们盛赞。
在弥勒,还可以泡温泉、品美酒、吃美食。
***
当然距离市区不远,还有一些特色景区可以选择:
拍照打卡圣地——东风韵(门票60元)
了解、购买葡萄酒——云南红酒庄(门票20元)
为家人祈福平安——锦屏山/弥勒寺(门票30元)
感受彝族风情——可邑小镇(门票40元)
亲近大自然的度假胜地——太平湖森林公园(门票80元)
【红河州的特色美食】
在红河州,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简单罗列如下:
建水:烤豆腐、狮子糕、燕窝酥、草芽;
蒙自:过桥米线、年糕、甜石榴;
开远:甜藠头、六果液;
石屏:豆腐、杨梅、八面煎鱼;
屏边:蛤蚧酒、熊胆酒、荔枝;
弥勒:葡萄酒、风吹豆豉、红河卷烟;
绿春:玛玉茶、云雾茶;
泸西:东山火腿;
元阳:南沙干巴、梯田红米、芒果、香蕉;
河口:菠萝、香蕉、荔枝等。
*******************
关于红河州,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下一篇准备写写玉溪市,欢迎继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