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宫遗址、汉唐帝陵、咸阳古渡、明清老街,每一个标签都昭示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它不仅仅是进出西安的门户,博物馆、帝陵、老街和遍地美食,也吸引着旅行者游走于此,体验咸阳的多面魅力。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关中平原位于中国大地的中心原点,早在2000多年前,位于关中平原核心区域的咸阳,就在大秦一统天下之后,被定为秦朝都城。城北高台之上,矗立着规模宏大的咸阳宫,重檐庑殿,巍峨延绵。
横贯关中的渭河蜿蜒流过古城,出长安至咸阳,走上西渭桥,便可渡过渭河向西而去。因桥而兴的咸阳古渡,曾唱响婉转忧伤的《阳关三叠》,古渡以东的咸阳城地标清渭楼,千百年来默默迎送着往来西域的使团与商队。
汉唐帝陵沿渭河由东向西分布,汉景帝阳陵的地下王国还在讲述着“事死如事生”的西汉往事,唐顺陵威风凛凛的走狮与天䘵则无声彰显着已然远去的大唐风华。明清时期的咸阳城,繁华依旧,兴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文庙与相邻的凤凰台一带,至今仍是老城中心。
如果要在咸阳老城来一次随兴的city walk,不妨就以文庙为起点。
咸阳文庙本身就是国保古建,华丽的全木斗拱牌坊在清晨的阳光里熠熠生辉,古朴幽静的四进院落则是咸阳博物院所在地,设置了秦咸阳文明展、馆藏玉器、精品文物、佛教文物、西汉军团等多个展室。
馆藏玉器展不乏精品,其中“玉辟邪”和“玉仙人奔马”曾出现在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上,后者还是博物院logo的灵感来源。“西汉军团”出土于1965年发掘的咸阳杨家湾汉高祖长陵陪葬墓,近2000个步兵俑和近600个骑兵俑组成了庞大的“三千人马”列阵,除了在个头上比秦始皇兵马俑小一半,这支来自西汉的地下军团,制作精细,色彩鲜明,军容严整,同样令人赞叹。
看罢博物院,出来就是中山街。门口东侧有家老爸的咖啡馆,门脸不大,咖啡很香,布置得非常温馨,咖啡馆内墙上红底黑字的“咸阳”,已经成为无数人打卡咸阳老街的背景。
沿咖啡馆旁边的小巷子向北几分钟,就来到了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凤凰台,这里曾经是老城区最高的古建筑群,上有4座殿堂,被辟为不同主题的历史陈列厅。站在凤凰台上,可以看到远处的清渭楼和四通八达的老街。
向东走过仪凤东街,来到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北平街,这里是咸阳最有名的美食街,汇聚了众多美食饭馆,先来简单吃个午饭。接下来转入挂满喜庆国潮风灯笼的东明街,就来到了清渭楼。
清渭楼早在秦代就矗立于渭河北岸,曾名咸阳楼,在北宋景佑年间历经重修后更名为清渭楼,与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和湖南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现在人们看到的清渭楼重建于2014年,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清渭楼底部有清渭楼美术博物馆,收藏着沈周、八大山人、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徐悲鸿、吴冠中、弘一法师等古今国画大师的佳作。月台之上则有清渭楼茶空间,天气晴好时可在这里闲坐片刻,眼前就是缓缓流淌的渭河水。
想拍张独特的清渭楼全景,导航“甜水井巷”,步行到此,以居民楼为前景的清渭楼画面,别有一种穿越感。
沿渭河向西,可以去看看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2002年,当地在整治咸阳湖时发现了一段旧河堤遗址,抢救性发掘出一批柏木桩、铁柱、铁锚等文物,证实这里就是秦代渭河咸阳古渡遗址。
随后,在遗址原址上建成了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汉代高脚杯、唐代錾花金执壶、三彩胡人牵马俑等120多件相关文物和翔实的图文资料,展示了咸阳古渡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汉定都⻓安后,这⾥成为⻄出⻓安的第⼀渡⼝,被誉为“万⾥丝途第⼀津”。如果时间合适,还可以看一场时长约15分钟的沉浸式纪录片《咸阳古渡几千年》,穿越回汉唐时的古渡繁华。
把握一下参观博物馆的时间,记得在傍晚时分赶到西边的古渡廊桥。通体红色的廊桥似一道长虹横跨渭河两岸,桥头伫立着20尊曾经叱咤风云的秦代历史人物雕塑。
踏上廊桥,静静等待夕阳缓缓落下,这一刻,浮上心头的,也许就是唐代诗人王维那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渡廊桥一层开设了秦风市集,各种小吃、饮品、手工、文创小摊琳琅满目。也可以花点时间,欣赏实景真人表演《赳赳老秦》。
夜色渐浓,再回到北平街吧。这里的夜市一年四季都热闹无休,哪怕是在零下的冬日夜晚,北平街上也是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羊肉泡馍、烤肉、火锅和串店人气最旺,街头小食摊一个挨着一个,汇通面、锅盔牙子、卤味、烤串、现做辣条等花样繁多,任你选择。酒足饭饱,仰头看看行道树上悬挂的诗句彩灯,“咸阳游侠多少年”,是不是有一点重回大唐盛世的感慨?
咸阳堪称碳水爱好者的天堂,早餐的选择就足够丰富。学道门巷的胜利面庄油泼面、汇通大厦的汇通面、果子市街的肖记箸头面、清泰街的刘记锅盔牙子,都是当地人最爱去的早餐店。
不得不提的是咸阳锅盔牙子,这是咸阳人早餐界的“顶流”,简单来说就是“咸阳版”肉夹馍,但比传统肉夹馍有着更为薄脆的饼皮,夹上卤汁腊肉,再蘸点辣椒面或蒜汁,好吃又带劲。早餐多吃一点,今天的行程是在咸阳周边走陵访古,更需要充足的体力和能量补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咸阳境内渭河北岸的黄土陇中,由西向东分布着近十座汉代帝陵,最有名的当属一西一东的汉武帝茂陵和汉景帝阳陵。到了唐代,皇家陵园也多数选址于此,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武则天母亲杨氏顺陵都保留着精彩的石刻。
汉代讲究封土为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就有着规模巨大的封土,被称为咸阳塬上的“东方金字塔”。相邻的茂陵博物馆中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墓,墓前供奉着著名的马踏匈奴石雕。珍贵文物展厅中陈列的错金银铜犀牛尊、鎏金铜马、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四神纹玉雕铺首等都是国宝级文物。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应该是观赏性最强的汉代帝陵。汉景帝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黄金时代“文景之治”,他的陵墓也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汉代帝陵。踏上悬空的透明玻璃走廊,脚下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地下王国,那些歌舞俑、文史官俑、宦官宫女俑仿佛还在等待着为帝王提供人间的服务,汉代葬仪的“事死如事生”由此可见一斑。
告别汉家陵阙,前往大唐盛世。唐代帝陵大多“因山为陵”,例如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与夫君唐高宗李治合葬于咸阳乾陵,巨大而秀美的陵山与连绵的神道石像生,营造出关中平原上最为雄伟的唐代帝陵。神道两侧共有18对保存完好的石像生,华表、翼马、鸵鸟、石马、石人,一路连绵。
两尊威武的朱雀门坐狮旁边是六十一蕃臣像,再现了当年高宗驾崩、六十一个国家派出使臣悼念的情景。蕃臣像(又称宾王像)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密切交流。这里还出土了众多富丽堂皇的唐代壁画,不过真品都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馆中珍藏。
如果还有时间,那就再去唐顺陵遗址公园看看,这里埋葬的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以丰富的石刻群著称,体态丰盈、神情盎然的一对天禄是顺陵石像生的代表,朱雀门遗址前的一对走狮则是所有唐陵中体量最大、雕工最为精湛的。天气晴好时,记得找好角度拍一张唐代走狮和飞机同框的照片,这是来顺陵的彩蛋。
文史爱好者又怎能错过2024年5月才开启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相较于总馆的一票难约,这里的观展环境更为舒适。
基础陈列“天下同一”讲述了秦汉文明的发展脉络,总馆的不少镇馆之宝都搬来这里展出,其间还穿插着不少与秦汉历史相关的艺术装置,新颖的展陈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劳累一天回到咸阳城区,赶紧去福园巷子犒劳一下自己吧。这是一处仿古美食街区,夜晚流光溢彩,东小巷、西小巷内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很适合一站式打卡陕西美食。
饭后消食正好逛逛,戏楼、茶馆和樊楼穿插其中,热闹非凡。说到樊楼,近期热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中就有,它是当时东京(今开封)最繁华的所在,而福园巷子里的樊楼,也是同样的灯光璀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