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黎明 林婧
元宵,春节的压轴大戏。
在农历新年首个月圆之夜,浙江各地一场场别出心裁的文化盛宴,如繁星般在各地绽放,以独特的魅力,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
2月8日晚,桐乡市河山镇八泉村的600多位村民组成了千米蚕龙队伍。记者 宋彬彬 共享联盟·桐乡 徐振华 姚莉 摄
元宵节,这一源自传统农耕文明的节日,浓缩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情趣,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作为传统节庆的重要代表,元宵节也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01
绽放传统之美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上元佳节,一盏盏明灯点亮,恰似传统文化的一次璀璨绽放。
在杭州西溪湿地,一场主题为“水泊西溪·千灯启发岁”的盛大灯会,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水面,莲花、水灯等造型的花灯静卧;空中,鱼、龙等各色造型的花灯随风轻轻摇曳。近1000只定制灯笼,将景区点缀的分外璀璨,营造出别具一格的东方意境美学。在河渚塔广场,“花灯绽放”非遗盒子灯表演,唤醒了不少人对“老底子”年俗的追忆。
西溪湿地 供图
“红灯照出全家福”,闹花灯不仅映照出喜庆的氛围,更蕴含着中国人对团圆和睦的向往。
今年19岁的周康磊在外地读大学,元宵节村里要迎棚灯,是他一整个寒假最期待的事,一回到老家诸暨岭北镇岭顶村就来帮忙做灯。“我从小跟着爷爷和爸爸一起做灯,家人团聚、灯火可亲,那种感觉,始终难以忘怀。”周康磊说。
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虎岩村,一条由100多节板凳组成的“板凳龙”在夜空中舞动。随着鼓点起落、盘绕、穿梭,远望好似真龙飞舞。
虎岩村党支部书记王基林介绍,板凳龙巡游活动经费由村民自筹,大家自带板凳和灯笼。一些在外工作的村民,特地请假回到村里参加。能参加抬板凳龙,村民特别开心,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油然而生。
金华金东区的板凳龙表演。
新昌梅渚古村,人们在花灯摇曳的古街老巷里触摸“旧时光”的温度。年轻人说,没想到,老底子还留下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节目。那锣鼓声,又一下下打在中国人的耳朵里。
每年正月十四,台州人都会回家享受一碗热腾腾的糟羹。“家家糟羹门前喝,苦在前头福有余。”这一由来可以追溯到戚继光抗倭时期。人们品尝的不仅是一方味道,也是对一段历史的追忆。
从古老的农耕文明走来、浓缩了祖先智慧的传统节日,化成了一碗汤圆、一盏花灯,浸润着醇厚的文化味道。
越是润物无声,越是深沉。
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步行街,小朋友在品尝汤圆。图源 新华社
02
展现科技之力
当传统民俗与现代科技相遇,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央视春晚上,来自浙江的人形机器人“0帧起手”转手绢,见证了传统民俗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这样的“玩法”也延续到了元宵节。
在“黑科技”的加持下,传统佳节不仅更具生机活力,也被演绎成一场科技高度与人文温度相融共生、文化生活与科技应用相辅相成的盛宴。
路桥十里长街,3D全息投影升降纱幕、水景舞台及餐盘投影等光影效果,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用餐体验,让古典意境与未来感在老街交相辉映。
沉浸式美食餐秀叙宴。
无人机“闹元宵”,让放灯祈福的仪式更加有声有色。在嘉兴,第二十六届秀洲区新塍元宵民俗文化周·鳌山灯会上,数百架无人机搭载孔明灯腾空而起,煞是壮观。绍兴镜湖边,2500架无人机以夜空为幕、光影为笔——在空中绘出水乡的桥、乌篷船等形象。
光影特效带来更加炫酷的视觉体验。在杭州湖滨,沉浸式裸眼4D艺术地标“西子廊桥”上,专为元宵献礼的“音乐盲盒”准时“开拆”,《新十面埋伏》《茉莉花》等被改编成琵琶组曲。正在火爆上映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桥段也“闪现”大屏,炫酷的声光效果瞬间点燃西子湖畔的气氛。
机器人闹元宵,让这个传统节日充满了“赛博朋克”的味道。在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8只戴着狮头、穿着狮被的机器狗排列成队,随着音乐响起,这群呆萌可爱的“小狮子”整齐地踏着舞步,变换阵型。那边厢,和春晚“抖手绢”机器人师出同门的宇树机器人G1,正在表演更具难度的川剧变脸,在3分钟内流畅地变换了8张脸谱。
传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恰如江河一般,在奔腾中依势而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面貌。
机器狗舞狮表演。
当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深度交融,当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激情碰撞,传统节庆也在坚守中完成嬗变,自身也在破壁中完成重塑。
03
营造国际表达
元宵节丰富多彩的活动,映照着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浙江故事。
精彩中国、多彩浙江,需要精彩讲述。以春节、元宵等传统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注意到,近些年,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活动中,多了不少“洋面孔”。尤其是今年,免签政策加持下,更多外国人前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风采和魅力。
两位来自西班牙的游客在北京地坛庙会游览。图源 新华社
数据显示,今年到中国过春节的外国游客较2024年增长150%,创下新高。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小伙LUKE PRICE,在杭州真切感受了一把“中国年”的喜庆热闹。品美食、赏灯会、观美景,谈起杭州之旅,这位美国摄影师连说“exciting”。
从传统中走来,向点滴中发力。传统节庆蕴藏着中国人独有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是日常生活中文化内涵的浓缩和集中表达。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饱含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和情怀。近日,来自摩洛哥、土耳其等国的8位留学生,走进路桥十里长街福星阁、谢家里等,包汤圆、品元宵,体验台州乱弹、米豆腐制作等,充满烟火气、市井味的活动,让这群留学生兴奋不已。
12日下午,乐清市非遗馆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伊朗、塔吉克斯坦等国的留学生走进非遗馆,聆听元宵习俗、亲手制作汤圆、提笔彩绘灯笼……“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年俗的氛围,见到了乐清的传统文化。”来自加纳的AKITI STEPHEN说。
市民和留学生们一同制作灯笼。图源 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众号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得益彰。以传统民俗活动为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海外,让外国民众在与中华文化对话中体会东方智慧。这个春节的泰国曼谷好戏连台。适值中泰建交50周年,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受邀前往泰国和当地民众共度佳节。《泗州城》、《三打白骨精》、《吕布试马》、唢呐独奏等精彩演出,点燃了当地民众的热情。
在新时代,融合了新元素、新潮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发出说不完道不尽的好故事。以时代之笔,饱蘸东方文明之墨,以春节、元宵等为代表的传统节庆活动,正在世界舞台书写着充满东方味道、中国气派的文明交流互鉴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