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贤诚
金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枝江东北侧,与长江相连互通。它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天然浅水型湖泊,因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条灵动的金鱼,故名“金湖”。
每年上万只候鸟在此栖息越冬,金湖湿地已然成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候鸟驿站、鸟类天堂。这里先后荣获“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国家山水工程首批优秀典型案例”“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进典范”3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全省湿地保护荆楚样板试点单位。
俯瞰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昔日“臭水湖”成热门网红打卡地
“走进金湖,就像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碧波荡漾的湖水,随风摇曳的芦苇,还有那自由自在翱翔的鸟儿,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与和谐。”在社交媒体上,一位网友对于家乡的景色如此评价道。她称这里是生态保护的典范,也是人们享受大自然恩赐的胜地。
游客在金湖湿地公园
今年春节期间,或是与朋友在湖边露营小憩,抑或是一家人绕湖骑行兜风,市民们在此尽享欢乐假期。凭借着独特的自然生态美景,近年来,金湖国家湿地公园也引得网友们不断“种草”,这里还入围了抖音平台宜昌市自然景观好评榜,仅收藏数就超过七千,成为备受追捧的热门打卡地。
望着如今的场景,很难想象此前的金湖,也经历过一段灰暗的时光。上个世纪90年代,金湖上游城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无序排放、围湖造田等问题,使金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湿地急剧萎缩,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蓝藻水华频发,周边蚊蝇肆虐,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被附近居民形容为“臭水湖”“腌臜湖”。
近年来,枝江市大力实施金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千顷湿地自此迎来大蜕变。
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向虎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金湖于2014年12月经国家批准开展试点建设,2019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整个湿地公园由金湖和金山林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733.3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688.57公顷,湿地率93.89%,为湿地公园主体部分,正常库容达1000万立方米,承雨面积106平方公里。
“为把金湖打造成为湿地建设的标杆、生态治理的样板、市民休憩的花园,我们采取‘陆域截污治污、湖滨生态护坡、水面退垸还湖、水底植被重建、全域智慧监管’的立体式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向虎介绍,通过对上游106平方公里陆域实施流域生态治理,净化上游来水,确保上游水质达标入金湖,从上游源头上截断病根。
生态环境改善,金湖“含金量”逐步显现
通过数年如一日的立体式生态修复,金湖水质已从2015年劣Ⅴ类提升至Ⅳ类,湖泊水体透明度由30cm上升至90cm。金湖“水下森林”逐步恢复,水质净化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健康平衡的生态循环。
随着金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湿地调节、供给、支持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种群资源明显提高。根据金湖湿地区域生态多样性本地调查结果显示,金湖湿地维管束植物由过去的86科168属198种增加到99科267属359种,鸟类由141种上升到185种,增加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种(青头潜鸭),增加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种。此外,高标准建设布展湿地公园生态体验馆、鸟类观测点、金山林场管护站;购置了望远镜、照相机、无人机、水质监测仪等科研监测设备,配备水质检测仪器和设备,不定期对金湖水质进行抽检化验,为监控金湖湿地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进程保障良好硬件条件。
生态发展助推了金湖高质量发展,金湖价值逐步显现。曾经的“臭水湖”蜕变成了生态宝地,为市民们提供了休憩游玩的城市“后花园”,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不完全统计,金湖每年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同时,打造了清水养殖、自然生长的“金湖生态鱼”品牌,成功举办首届枝江金湖捕鱼节及金湖鱼专场年货节活动。举办“缘定金湖·全城热恋”“荷你相约·爱游金湖”青年音乐节系列大型活动5场次,打造金湖业态新“爆点”。沿湖还增设智慧步道系统、体育健身设施和网红打卡点。
金湖绿水青山的“颜值”,带动了周边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客商投资枝江,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