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作者 /林鸿东
到广州第二天,我便参观了南越王墓博物馆。
南越王墓出土了不少与蛇有关的文物,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漆木屏风的人操蛇铜托座。众所周知,福建蛇崇拜源远流长,早在汉代,福建人便有“蛇种”的说法。蛇种指以蛇为图腾的族群。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便曾指出:“闽,东南越,蛇种”。这句话的意思是,闽越,属于东南越的分支,是“蛇种”。
南越王墓出土的人操蛇铜托座,是漆木屏风的重要组成构件,具体为屏风右翼障的下转角构件。托座整体鎏金,高31.5厘米,横长15.8厘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为两个大小相同的扁长方套筒组成的活页,可作90度展开;下半部以力士造型为托座主体,力士身着右衽褐衣、短裤,跣足,为典型的南越人装束。力士口中咬着一条两头蛇,双手也各操一蛇,双足跪坐夹住一条,使得五条蛇相互绞缠,形象逼真。
衔蛇操蛇跪姿力士形象,让我想起《山海经》中《大荒北经》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又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力士不一定是强良,然而,根据在福建了解到的蛇神特征,我个人研判其为蛇神像(蛇灵像,或称闽越蛇灵像、蛇灵力士像)。有人说器物造型体现了两千多年前越人捕蛇、驯蛇的场景。我感觉,这种说法,值得商榷。造型背后很可能有着更加隐秘的寓意,如被征服的”蛇种“,把蛇图腾族群的蛇神像设计成支撑屏风的跪姿力士,这是一种炫耀与象征。南越王墓中的南越王,是西汉前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赵眜的父亲,第一代南越王赵佗,是南下征服越人的秦军将领。从本质上讲,父子俩都不算是南越人的王,而是征服了南越人的王。赵眜在位时,闽越国曾对南越国发动进攻,最终,赵眜在汉军帮助下,平定了闽越发动的战争。
有前述背景,赵眜墓中出现炫功性质的蛇灵力士造型,不足为奇。
忽生感想,匆匆提笔,有不同观点的读者,可于文末留言!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