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国家竟会被中国人“占领”!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庆祝春节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有些人回老家过年,有些人则带着全家开启时髦“出国游”。
邻国日本就成了中国人的重点“照顾”对象,在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外出游玩的人数将达到90亿次,大量中国人的涌入,让日本民众喜忧参半。
那么“喜”在哪,“忧”又在哪?中国游客到底为啥喜欢上日本旅游?
«——【·春节日本旅游火爆·】——»
或许有人依稀记得,去日本旅游这股风潮,最开始是从明星那边刮起来的,比如知名流量王者鹿晗,数次被拍到在日本度假逛街。
还有谢霆锋、周杰伦等等,尤为偏爱日本的滑雪场,明星都去了,那有钱人更是一窝蜂跟去,而伴随日本经济下行,人们也发现如今去一趟日本居然意外的划算。
不光日元贬值,能买的东西变多了,而且随着去的人越来越多,日本签证也开始放宽放长,旅游签证从15天延长到30天,甚至还有长期10年的签证。
最重要的是从北京飞到东京,也就3小时多一点,跟跑一趟三亚、云南等地,竟然差不多时间,甚至还要短。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家开始蠢蠢欲动,纷纷登上这个历史上情感复杂的邻国,看看他们的富士山、北海道到底有什么花样。
于是在今年春节,日本的京都的大街上,一段人挤人的视频登上了社交平台,日本人这才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地道的中国话!他们的国土上遍地都是中国人!
而且因为这样大的人流,本地的基础设施罢工了,电车累瘫了,铁路道口不开放,浩浩荡荡的“中国游客大军”只能堵在那里。
眼看再这样下去交通要瘫痪,日本铁路方面当机立断开放道口,持续大约20分钟,协助游客顺利通过,好在没有发生踩踏的事故。
中国游客是真的多,除了京都,拥有恋人公园、旭山动物园和定山溪温泉的北海道,才是真正的爆满,被评为今年最受欢迎的城市。
好多景点已经有眼色地立上了标有中文的展示板,以及配备了自动转换中文的解说器,方便游客更好地游览。
像京都和北海道都是日本比较大的城市,尚且只能算是勉强接住了这波“泼天的富贵”,像另一个城市就没这么顺利了,直到发生了事故才引起重视。
«——【·骤然增多的游客带来压力·】——»
这个城市就是小樽,作为各大知名火爆日剧的取景地,成为不少中国游客打卡拍照的热门地点。
再加上近年来,国内网红约拍的兴起,别说在日本,在国内景点故宫能看到成批的“格格”,西双版纳能看到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傣族公主”。
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情,许多年轻漂亮的姑娘也想留下和日剧女主一样漂亮的照片,约拍的潮流竟然火到了日本小樽。
好多摄像师扛着自己的设备直奔日本,在某书、某博发布自己的作品招揽中国旅客,生意还真不错,一边拍照一边陪玩,成了好多年轻人的首选。
不过,对于日本本地人来说,就有点难以理解这样的迷惑行为了,他们不明白自家大门有啥氛围感可拍的,而马路上随处可见的长焦镜头,也的确给人造成了困扰。
这个问题没能及时被当地重视,直到前段时间一位中国女孩在路上拍照,却意外被电车撞死的新闻,终于让人意识到其中的安全隐患。
现如今小樽已经多了不少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及时提醒游客注意避让,但过程中难免暴露出人手不足、基础设施跟不上的问题。
就这么大一块地方,规划时也压根没想过能来这么多人,包括周边县城,日本青森县以缆车风景著称,原本同时承载力在千人上下,今年春节暴涨1.5倍。
利用率高了,但有没有及时维护,如果人数继续增长,设备能不能撑住,这些问题都等待着日本旅游部门去解决。
当然,忧虑只占一小部分,中国游客带来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几乎让当地经济焕发了第二次生机。
«——【·中国旅客刺激日本消费·】——»
今年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日本一个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村庄白川乡,迎来了数十辆旅游豪华大巴,在村口一字排开,阔气的不行。
这些都是来赏雪的中国游客,有的是暴雪导致回国内的航班取消,临时改道来了这里,有的干脆是慕名而来,专门体验一下暖融融的火炉搭配外面的著名“粉雪”。
滑雪场也同样爆满,由于日本“粉雪”质地优良,十分丝滑,堪称世界级的滑雪圣地,自然也吸引了不少中国滑雪爱好者,门票卖到手软。
既然来了肯定不能滑完就走,还得泡温泉、爬雪山,又要放松又要游玩,劳逸结合很容易待个十天八天,住宿、吃饭都要花钱。
期间又发现这边奢侈品汇率换算下来,比在国内买便宜不少,怎么能放过这个大便宜,算下来一整个带动的消费不可谓不恐怖。
光是去年一年,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额就达到了1.73万亿日元,高居各国榜首,今年春节的数据还没出来,但看这个旅游频率也不可能少。
面对这样一位“金主”,肯定要毕恭毕敬,面带微笑地欢迎中国旅客到来,而良好的服务态度,也让他们拥有了更多回头客。
好多去过一次的旅客都表示想去第二次,这种现象也是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带动,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也能让世界更多地点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同样的,我国如今的144小时过境政策也全面放宽,已经延长到240小时,相信在新的一年也会有更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带动更多消费。
只有交流变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能打破文化壁垒,在你来我往中诞生更多的商机,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