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05,高铁从北京朝阳站平稳驶出,穿越山海,奔向家的方向。
“下一站,辽宁朝阳站。”上午9:45,一站返乡的我已经与站外的亲友团聚。
2025年是我在北京生活的第十年,曾经,颠簸一夜的绿皮火车、换乘多次的动车、甚至通往北京朝阳站的辗转之路,都让北京与家乡的距离显得格外遥远。而今,辽宁朝阳这座历史上多民族交流的聚居融合之地,进入了北京“两小时生活圈”。
回家的当天上午,我走进朝阳博物馆,寻找岁月留下的“彩蛋”: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五千年前的红山玉龙、两千年前的鲜卑都城、百余年的工业根基……展厅里,“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社教活动热闹非凡,传递着文化的魅力。
逛过博物馆,再去观古建。
朝阳城内,一条慕容街,连接着两座千年古塔。南塔距今有900多年历史,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北塔更是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塔下,迎春灯会正热闹。除了大家喜闻乐见的生肖、福字等年味灯组,龙鸟化石、红山女神、鲜卑金步摇等独具特色的彩灯格外受到关注和喜爱……夜幕降临,一只“凤凰”从古塔前飞过,映照着岁物丰成、人烟辐辏的图景,纷纷瑞雪飘落,送来新春的祝福。
两个小时,我从北京朝阳到了辽宁朝阳。交通的便捷,让两个朝阳之间的距离更近,穿梭空间,也穿越时间。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金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