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流经普陀城区的岸线恰好是半程马拉松21公里的距离,因而这一段被称为“半马苏河”。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苏州河这21公里的沿岸存在着大量的断点与空白地带,严重影响了滨水空间的连贯性和美观性。
“一江一河”的贯通开放,问题在水里,关键在岸上,截至2020年底,苏州河两岸42公里已经贯通了39公里,仅剩中远两湾城最后的断点。但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小区,中远两湾城有96个住宅楼栋,11599户居民,常住人口5万人,总建筑面积153.4万方,分属4个居委会共同管理,这样一个“众口难调”特大型社区,该如何去推进河道贯通工作呢?
沿河一隅改造前实景
沿河一隅改造后实景
普陀区政府搭建了“区级-街道-居民区-楼组”四级工作专班,共商共议、共建共享,多次召开业主大会投票决策一个个硬骨头问题,取得居民的认同与信任。在更新过程中,项目团队拆除沿岸的违章建筑和障碍物,打通沿岸断点地带,修建沿岸步道、设置景观节点以提升滨水空间的整体品质。此外,项目还注重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通过与长风公园、天安千树等周边区域的联动,形成了具有普陀特色的滨水空间体系。最终在2021年7月,该区域实现了还水于民、还绿于民、还岸于民的苏河岸线贯通开放。
经过改造升级,苏州河沿岸的违章建筑被拆除干净,步道宽敞整洁,别致的小景、开阔的视野、宽敞整洁的步道、两岸的地标建设,形成“苏河两湾十景”。更新工作焕活了区域内高品质公共空间,极大增强了周边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该项目的诸多点位也在城市治理、社区建设以及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等方面荣获了多类奖项。
改造后俯瞰图
半马苏河驿站1690党群服务中心
经验1:回应诉求,因实而动
在“一断点一方案”的基础上,普陀区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诉求,实行“一小区一方案”,以达成“一次施工,多处受益”,最大程度获得居民的支持与认同,提升居民群众体验度和感受度。
经验2:以线带面,整体联动
同时,联动新老建筑,如天安千树在改造过程中,将原阜丰机器面粉厂厂房、办公楼,原福新面粉厂小包装面粉仓库及耳房以一种全新方式被重塑、被记取。充分结合老建筑历史风貌展现苏州河沿河景观,形成具有特色的滨水空间体系,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