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新石器时代,延安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秦汉时期,延安是边防重镇,隋唐时期为军事要地,宋时设延州,元称延安路,明清两代为延安府。延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中心之一,中共中央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因此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新中国的摇篮。
宝塔区
宝塔区的名称来源于其境内著名的延安宝塔。延安宝塔,也称岭山寺塔,古时又称丰林山塔、嘉岭山塔,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后来在北宋仁宗庆历元年重建舍利塔,并在金世宗大定九年修葺古塔,作为岭山寺院的标志塔。这座宝塔不仅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革命圣地的象征。1997年,国务院批准延安撤地设市,原延安市易名为宝塔区,因此得名。宝塔区因拥有这座历史悠久的宝塔而得名,它见证了延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安塞区
安塞区的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为了安定边塞,在当地筑起了安塞堡,取“安定边塞”之意。后来在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根据安塞堡的名字设立了安塞县。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2016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安塞县设立延安市安塞区,名称继续使用“安塞”。
子长市
子长市的名称由来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原名安定县的子长市,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为了纪念谢子长烈士,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将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谢子长是陕甘、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26、27军的创始人之一,对于中国革命有着重要贡献。201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子长县,设立县级子长市。
志丹县
志丹县的名称来源于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原名保安县的志丹县,在1936年为了纪念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于1936年率部东征时牺牲。同年6月,为纪念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延长县
延长县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延河流经该县并长流入黄河。根据历史记载,唐朝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因延水(即延河)由县境通过长流入黄河,故取名为延长县,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延川县
延川县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境内有一条河流名为吐延川,即今天的清涧河。根据《元和郡县志》的记载,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文安县被改名为延川县,取的就是境内吐延川(清涧河)的名字。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延川县名称的由来。
吴起县
吴起县的名称由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据史料记载,吴起曾在今吴起县一带驻兵戍边长达23年。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就是为了纪念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的历史事迹。1942年,国民政府设立吴起县,以镇为名。后来,县名曾被改为吴旗县,但在2005年10月19日,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吴旗县正式恢复为吴起县。
甘泉县
甘泉县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县城城南有一处泉水,其水质甘甜,故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甘泉县“以其泉甘美为名”。具体来说,甘泉县在唐武德元年(618年)时分洛交县地于伏陆城(即今县城)设伏陆县;到了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县南谷崖上的甘泉改伏陆县为甘泉县。这个甘泉位于县南岩谷上,其泉去地一丈,飞流激下,其味甘美,隋炀帝曾赐名“美水泉”。因此,甘泉县的名称直接来源于这一处泉水的特点。
富县
富县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其原名“鄜县”中的“鄜”字生僻,不易识别和书写。在1964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将“鄜县”更改为“富县”。这个名称的改变旨在简化地名的识别和使用,使得地名更加易于传播和记忆。因此,富县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古称“鄜州”,而“富”字则取代了原先较为生僻的“鄜”字。
洛川县
洛川县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境内有洛水穿过而得名。根据《元和郡县志》的记载,洛川县“以县界洛川水为名。”后秦姚苌在建初八年(393年)分鄜县北部设立洛川县,因洛河流经其地故名,这便是洛川县名之始。
宜川县
宜川县的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当时设立了义川县,因县境内有义川河而得名。到了宋代,为了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遂将“义”字改为“宜”字,因此改称宜川县,并沿用至今。所以,宜川县的名称由来是因避讳而改的,由“义川县”更名为“宜川县”。
黄龙县
黄龙县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其境内的黄龙山。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黄龙山在历史上一直被誉为“冯翊屏障”。而关于“黄龙”这个名字的具体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黄龙山常有黄云笼罩其上,仿佛如龙摇曳,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黄龙山的名字来源于当地有一座黄龙寺,而黄龙寺又是由一条神龙的名字得来的。据称夏禹治水至茂州时,黄龙为其负舟导江,后人因而立庙祭祀,故称黄龙寺。1948年,因黄龙山而得名的黄龙县正式成立。
黄陵县
黄陵县的名称由来是因为该县境内有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端,《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黄帝崩,葬桥山。”黄陵县原称为中部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因轩辕黄帝陵寝所在,经中华民国政务院批准,将中部县更名为黄陵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