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条公路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荒芜了几十万年的不毛之地终于有了人烟。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这里昼夜温差大,气候非常干燥,夏天地表温度能上到80摄氏度,一直以来都是生命禁区。
修一条公路穿过“死亡之海”其实并没有那么难,难的是如何守住这条生命线。如果没有人为干涉,要不了几年流沙就彻底会将公路掩埋,车辆不能行走等于白修。
我国治沙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将长宽一米的草方格嵌入沙丘,这样可以防止沙子流动。然而只固沙是没有用的,因为塔克拉玛干的沙子,不光会流动还会在天上飞。每年这里都要刮上几次特大沙尘暴,沙尘暴过后公路上能积几公分厚的沙尘,积年累月下来,塔克拉玛干公路依旧会消失。
该怎么办呢?草方格铺上之后就要种树,树叶可以有效抵挡沙尘。在新疆,最常见的树是胡杨树,沙漠胡杨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腐,是大自然送给塔克拉玛干最好的礼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修好后,政府安排人在公路两旁种胡杨和沙柳用来防风固沙。每隔三四公里打一口井,这些井可以给防沙林提供淡水,同时来往的车辆也可以在这里取水。在水井旁边矗立着一座小房子,这就是守井人的家。通常这里住的都是一对夫妻,他们也被称为“水井夫妻”。
有人坚守了二十多年,一直干到退休,有人过来看守了两三个月就受不了。目前整条公路穿过的沙漠段有108个水井房,里面住着108对夫妻。这些人有很多是退伍老兵,从退伍就到这里守井,儿子出世,孙子孙女出世,他们依旧在这里坚守着这条沙漠生命线。
“水井夫妻”的日常工作是非常艰辛的,每对夫妻通常要照看40行的树,每行5000棵。在每年的4月、6月和8月份,他们需要给管辖的防沙林施肥和浇水,以前是肩挑瓢舀非常辛苦,现在用上了滴灌技术,水混着溶解的肥料输送到每棵树下。
在给树木补充水肥之前,守井夫妻要严格的检查管道,损坏了要修。在浇水期间,他们每天早上定时打开滴灌阀门,监测水压表,确保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有树木枯死 ,守井人也需要进行补种。
沙漠守井人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而且并不是像很多网友想的那样岁月静好,相反,这里很吵闹。以前这108个水井房是没有电线经过的,想要用电只能靠柴油机发电,发动机的轰鸣声很大。现在500多公里长的沙漠公路两旁终于架设了电塔,而且还装上了太阳能电站。
没有了发电机的轰鸣声,公路上的汽车轰鸣声又来了,以前这条公路上半个小时都见不到一辆车,当时修这条路估计是想用来当战备公路的,战时可以运输物资,节省绕路的时间。近些年随着新疆与东部省份的贸易往来增加,沙漠公路上的大货车明显多了起来,很多自驾游的旅客也喜欢从这条公路穿过。
路是热闹了起来,但是人依旧很孤独。为什么看守水井的都是成对的夫妻?因为一个人在这里真的会疯,方圆十里地没有一个熟人,连牧民都看不到,一个人在这待久了,语言能力都会丧失。很多守井人在暑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儿孙接过来,这大概是他们最快乐的时间了。
沙尘暴给守井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在高发季节,“水井夫妻”要提前准备物资。记者采访46号水井房的王长生夫妻时,王长生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当地每一次沙尘暴。16年前他俩来到46号水井房时,电力供应非常不稳定,有时晚上要摸黑吃饭,饭里还掺着沙子,两人挤在十几平的房子里,从26岁的年轻小伙,一直坚守成中年夫妻。
后来这里开始实行轮班制,可即便如此,一年有9个月的时间王长生夫妻还是要住在这里。这里的守井夫妻大多来自湖南、四川,记者采访时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来到这里。很多守井夫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是为了奉献?责任感?还是为了找一个稳定的铁饭碗?或许都有吧。这些朴实的夫妻不喜欢煽情,只是埋头把自己手上的任务做好。
如今这里很多的守井人都年过半百,他们还会一直在这里干到退休,很多年轻人应聘过这个岗位,最后都受不了离开了。留下来的都是被塔克拉玛干风沙淘洗过,可以忍受枯燥和孤独的夫妻,就如同他们水井房周围的沙漠胡杨一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