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各地一般都有“八景”“十景”“十二景”“二十四景”之说,最初是指约定俗成的风物景观,后来多用来总称当地的名胜古迹,相当于今天的城市文旅宣传名片。邹城,这座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古称“邹鲁圣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古邹十六景”更是流传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不仅仅折服于它的风景秀丽,还离不开它被赋予的丰厚文化底蕴。
据明嘉靖四年(1525)《邹县地理志·景致》记载:“邹昔钟生圣贤,天下名色。旧传十八景皆有实可验。惟赏宫瑞石、禅塔祥云似出于诞,故屏之。……十二景,附四拗,共十六:中庸精舍、亚圣名祠、阳山晓日、溪湖夜月、池亭晚照、龙潭暮雨、峄阳孤桐、凫岭老树、胜地回銮、尼丘毓圣、三迁教子、一经传家、四拗:东有西韦、西有东张、南有北庄、北有南宫。”至于昔日的这些景致如今又有何变化?今天我们就踏上征程,去寻找“古邹景致”。
第一站“溪湖夜月”。
溪湖位于今天的中心店镇溪湖厂村,也是白马河发源地。清康熙五十四年《邹县志》载:“溪湖,九龙山下,汇水成湖,广数里,中有莲芡,溢而为河,即白马。”又载:“白马河,上源发自九龙山下溪湖,离城二十里。”关于“溪湖夜月”这一景致,明嘉靖四年《邹县地理志》和明万历三十九年《邹志》共收录八首诗词。
而如今的九龙山下早已没有溪湖的影子,曾经围圆数里,长润不涸。良夜月明,清光湛若的溪湖成为了一片广袤的农田。不过紧靠溪湖的溪湖厂村还是值得一游。近十年该村庄依托“溪湖夜月”自然景色,建成以夜月为主题的文化广场。整洁的街道,古色古香的长廊,上百年的枣树群,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行走在溪湖厂,村中有两大特色:一是百年古民居,二是中医文化。先说古民居,建国前的古民居目前本人共找到七处。主要结构有两种。一种是石、砖、木结构:哈巴狗张嘴兽,插花脊,小瓦合拢式。另一种是石、砖、土、木混合结构:内坯外砖,石头台子,登扒砖砸椽子,小瓦盖顶,滴水檐。建国后的样式就多样化了有土木结构:石台,窗下一米为石。台上为坯,木椽,大瓦片盖顶(有的为青瓦,有的为红瓦)。有的为券门券窗四角青结构:石头台,窗、门及四个角为砖,其他部位为坯,木椽,大瓦盖顶。有的为石、砖、土结构:窗下一米为石台,台上为内坏外砖,插拉墙石条(即印石),大瓦盖顶,俗称熟皮,有的脊为小瓦,有的脊为大瓦。剩余于皆是现代化混泥土房,俗称“大平房”,有一层的或者两层。
下面再说一下村中的中医文化。如今村中行医者数十人,能称的上世家的只有韩家。清嘉庆十九年,村民韩大鹏在本村创办“三畏堂”私人诊所。有门诊、药房3间,有3人协助坐堂、配方、抓药。主治中医内科,善儿科和妇科。他诊脉细致,处方严谨,并善于用民间验方为人治病,为当地群众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由于医术精湛,品行高洁,使得他声名远播,常有曲阜、滕州、兖州等附近患者到溪湖就医。民国二十四年(1935)《续修邹县志稿•人物志上》载:“韩大鹏,岁贡生,候选训导,举乡饮大宾。善医学。著有《八桂堂诗集》。同治年间倡议出疏,募资于凤凰山建亲王祠,撰文志剿匪功德,并有《吊忠亲王诗》。”清光绪二十六年韩大鹏的堂侄韩家倩创建韩家第二所医药堂为“三乐堂”。至今已传至第四代韩福勇先生。
村庄西南还有一处古迹就是关帝庙,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前出厦,正脊龙纹花砖,筒子瓦覆顶,现后房顶严重破损。据村民说曾经大殿内塑有关公像,威风凛凛。院内还有东、西厢房,碑石数通,全部毁于上世纪那场运动。
“溪湖夜月”之行到这里即将结束,古代文人墨客寻幽览胜,流连于此,寄情于此,无论他们以什么样的心境与情怀,现在看来都充满浓郁的历史气息。进来的朋友们请点下关注,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