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瓦屋,若挑时令的话,会难取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垂直落差的景观差异,足够供奉向上九十度的虔诚。选择霜降,因为春花夏凉之后,冬雪覆盖之前,有一段仰望的天路,等待丈量。
甘于清淡的行者。行者朝山,信念守候于长路之巅。
蜿蜒且陡。十里,峡谷溪行,珙桐夹道;又十里,古佛天梯,半山画廊;再十里,绝壁栈道,云中观瀑……然后,如释重负,登临坦荡的高点。
想来,这是一趟可告慰的行程。
何泽琼 摄
景区搞了个免费的金秋徒步挑战赛,人气爆棚。打卡。打卡。打卡……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在挑战身心意志的同时,疯狂收获一拨专属的金牌……
金牌奖掖挑战者。挑战者超越自我。作为伴行者,我打不了卡,无法全程上行,我的金牌,由两旁的万树红叶,随意颁发。它们那么无私,从不计较朝山者有备而来的渴求。这当然是美好的祈福。
我希望许过的愿望一路生花。
于是一开始便点亮了——“万树金花朝瓦屋”。脑海里萦绕许久的生花妙笔,想不起来,出自谁的灵感。金花桥,此行由此发愿。我在午后出发,至少欣赏到十种叫得出名字的南国红叶,辉煌的杨,璀璨的栎,明媚的栌,泥金的柿,渐变的桐,调色的乌桕,晶莹的水杉,灼热的桦槁,火红的鹅掌楸,热烈的鸡爪槭……
一万树金花?不,十万树亦不止!
刚刚起步的向上前行,便被它们轰轰烈烈的列阵呐喊鼓动。一路不再寂寥。
我在双洞溪,撞见数十棵转世的珙桐。三生有幸般的感动。倘若时光倒流百年,它们的前身,被人毫无差别地伐倒,无辜做了就地冶铁炼铜的烧料。而我竟然目睹到传说中的重生。这是令人欣慰也不容置疑的可贵事实。可惜英国人威尔逊看不到这一幕,不然,难以想象是如何地惊奇了,唯有遗憾定格在1908年9月的那次著名旅行里。一同复活的,有蛇雕、九节狸、白寒鸡、大熊猫、小熊猫、扭角羚、猴面鹰、棒槌鸟……哪里飘来诡谲的幽香,至少覆盖半里方圆的溪谷,像杜鹃和珙桐反季开在午后,又像木乃伊于恍惚间升华……便往好里猜测。也许是能守清凉,又不喜抛头露面的秋芝或者寒兰,它们的香比路旁随处可见的山花野果更耐人寻味。又或是深居的林麝散发的体香,来自仙界的神物传说,原本以为绝迹了的……更有自说自话,百媚千回的本土孑遗:变戏法的“瓦屋山凤仙花”,炸爆米的“白沙凤仙花”,打转转的“瓦屋山报春花”,提灯笼的“瓦屋山异黄精”……可惜眼下正值初冬,它们矮小清秀的身姿,被1000米—2000米海拔的生态屏障温暖呵护,留下 “瓦屋山”的封面名头,烘托高光,那接下来的半山十里画廊。
何泽琼 摄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尽管是两个直白的成语,但能说明眼前的一切真相。
请原谅,我无法冷静地陈述一拥而上的那片胸臆的饱满,只能毫无保留,和盘托出。仰观或者俯视的刹那间,脑袋一片空白,世上竟有如此浪漫的大观图景,生意自不必说,哗啦啦,微风拂过,旌旗一样就飘荡啦,升腾啦,出圈啦!好在还有可以对比的相似秋色,列举出来以示爱屋及乌的情感使然:米亚罗的红叶挤在松莽间,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光雾山单调得似乎就剩下一种巴山水青冈,光听名字还以为是桤木换了妆;还有九寨沟,霜打后枯树群落的整齐化一,与雪线的散乱那么冲突,红叶早敲打没了……
我无意矮化别样的风景。瓦屋山是家山,半山间的十里画廊,触发了我的审美奇点,赋彩或者渲染,自然情不自禁了。的确随处可见打翻在地的彩料碟子,大红的,浅绛的,深褐的,橘黄的……的确,只有无限抵达风景内部的旅行者,才有资格去评判它的格调,倒影它的光晕,倾诉它的内涵,呼应它的流淌与击掌……
何泽琼 摄
无需任何滤镜。半山画廊,已命名画面的明朗直观,也提供乡愁的不二样本。它是写实派,却又拒绝一般秋林变色季相的平铺直叙。由衷的抒情,落落大方,一览无余,只是那满目青黛的画布,衬托的泼彩效果,有一种印象派的朦胧,还有一种文人水墨的氤氲……我的辞藻和修辞还是太苍白了,既穷尽不了它的幻彩,也抓不住它的魂魄……魂魄早随烟岚雾霭,飞升在那绝壁栈道之上,流泉飞瀑之下……兰溪、鸳溪、鸯溪……面对千山万壑精彩的汹涌澎湃,所有的赞美,凝聚成三声惊叹。啊!啊!啊!而后,义无反顾,终身一跃,三千尺余音,缭绕云天不止,恍若某个世外高人的盖世七绝凌空口占,又像天籁神曲自九重的苍穹缓缓遗落。
然后,兀自在一滴红叶秋花包裹的晚露之旁,沉浸又惆怅……
此时此刻,是不是该套用一阙古典婉约的轻词,挽救不合时宜的忐忑?譬如,那金花般的粲然和笃定,秋水一样的冥想和深邃。就此老去……
秋已暮、红簪香袅。流光泻色谁与行,说不尽、此山好……
作者简介
沈荣均,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散文专委会副主任,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