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上白云飞
文/范廷伟
“咱们要注意安全。爬山倒在其次,安全必须放在首位。”就像昨天晚上我们在聚餐时商定爬山约定的那样,文金同学作为我们另外四个同学从心底始终默认的“负责人”,他既是我们单位的一个部门领导,也是一位资深的户外组织成员,熟悉路线,经验丰富,加之他心思缜密,服务周到,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次我们爬山活动小组的“核心人物”。我们也立说立行,当即约定不定期开展爬山活动,随即组建了一个由“两国一军,廷伟文金”组成的“爬山徒步”的五人微信交流群。这次徒步爬山活动,从西董街道的韦家坡村开始,我们正式踏上了攀登白云山的征程。
邹平市境内有大小山峰328座,白云山是其境内的第二高峰,其中的主峰玉皇顶海拔729.8米,白云山因山势高耸,常年白云缭绕而得名。清代嘉庆年间《长山县志》这样记载:“白云山,县西南三十六里,长白迤南最高峰也。山皆砂石,色多黑,类泰山石,其形势亦相似,故俗称‘小泰山’,其建筑也模仿泰山建置。”大约有十年了吧,我曾与内弟、妻侄他们两人从好生街道境内爬过白云山,那年春四月,满山的野花,真像刚刚梳洗过的少女,清清爽爽,明明亮亮,在这般春光洋溢、鲜花簇拥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爬山,我们也一直精力十足,信心百倍。
十全十美的事情毕竟不多,第一次爬白云山,缺憾是有的。内弟气喘吁吁,大汗频频,他终究是个成年人,妻侄则不同,那年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又是一个肉嘟嘟的“小胖墩”,连哄带劝,连拖带拽,鼓励的话语,我和他爸对他说了一路,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期间,一位放羊的老农气定神闲地坐在一块石头上,他家住山下,虽然年纪大了,可年轻时练就了这副“铁脚板”,时下爬起山来,依然如履平地,健步如飞。在爬山时,看到他们用石片干垒的墙头,看到他们用石块垒起的护堰,看到他们在山坡上种植的果木,我们不能不由衷地赞叹他们与天斗、与地斗的顽强毅力和精神品格。
那次正值周末,我们三人个任由着时间磨叽,接近中午,终于爬上了白云山。我远远地将内弟他们甩在身后,王母宫殿、王母池就在我的身边,一队队来自淄博方向的驴友自东往西由此路过,他们说说笑笑之间,看不出有丝毫的疲惫感。这些男女有别,老少各异的驴友们,有的带着锅灶,有的带着音响,有的带着水果、食物,他们是有别于我们的“正规军”,人员众多,装备齐全,简直让我眼羡得不得了。反观我们的这支小小“游击队”,内弟夹在中间踌躇不前,妻侄落在后面干哕恶心,若再强行带他们赶往玉皇顶方向,就要把孩子累吐了。我知道无论干什么事情,最忌讳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带着这一次的遗憾和对下一次的希望,我们只能无奈地原路返回了。
所以,当头天(周五)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小聚时,文金同学提议周六爬白云山时,我第一个举手赞同。十年了,上次爬白云山时的那种缺憾,一直让我心心念念,难以忘怀,没到过白云山的顶峰,就没有资格说自己爬过白云山。和同事、朋友们说起白云山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底气”不足。因此,我们早晨赶到西董街道的西庵村停车落锁后,文金同学再次问道:“我们是爬鹤伴山还是白云山呢?”我抢先答道:“爬白云山吧。”白云山可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这里传说众多,植被多样,物产丰富,景点各异,单是这“小泰山”这一搏人眼球的称谓,就令人心生遐思,浮想联翩了。
作为“带头大哥”的道国同学披荆斩棘,甘当开路先锋,文金同学以“保姆式”的服务“断后”, 他们一路护送我们三人到白云山上“取经”,性格沉稳内敛的堂军同学因为姓马,还擅长跑“半马”“全马”比赛,我们戏称他为任劳任怨的“白龙马”。一座坐落于路边的佛像,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一棵叫不上名字来的树木,都引来我们说不尽的话题。平日里忙于工作,大家难得这样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也难得抽出这样大把大把的时间,推心置腹,一路相伴。虽是初冬时节,没有了绿草掩映,野花相随,目之所及、随处可见的,是那奇形怪状的巨石,那绵延起伏的群山,那色彩斑斓的树叶,那游弋在蓝天上的白云,那远方映入眼帘的麦田……登高望远,极目眺望,我们的心胸,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爬山的过程中,有很多简易的石阶,极大地方便了游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即便是这些最最简易的石阶,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由此,我联想到位于重庆市江津四面山景区的那条“爱情天梯”,它有6208级台阶,鹤伴山中长生殿到鹤寿亭的台阶是333级,长岛旅游风景区的海天梯是369级,它们和“爱情天梯”相比,直接算是小儿科。刘国江老人耗其毕生心血为妻子开凿的“爱情天梯”及爱情故事被曝光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当年被评为首届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并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白云山中,这些简易石阶,虽不至于感天动地,可“前人修路,造福后人”的凡人善举,一路温暖着我们向尚,一路感染着我们向善。
人们常说的是:“远路无轻载。”三个多小时的艰难攀援,消耗的不仅是我们的体能,还有我们的毅力。我背上的双肩包中,盛着的是瓶装水、水果和衣服,随着瓶装水数量的减少,双肩包的重量不减反增,“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我则像背着一座沉重的“小山”,抓住草棵,拽住树枝攀爬时,双肩包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累赘”,立国同学全程一手提包一手拄杖。看到同学四个有说有笑,我不时地“主动”在后压阵,我必须要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放弃小山爬大山,放弃安逸找罪受,这些是我的首选,好面子的我,断然不能在同学们面前做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看到玉皇顶上迎风飘扬的红旗,文金同学告诉我们:“很快就要到达主峰了。”听到这里,我们就像望见梅子、打了鸡血,立马精气神十足了。
白云山上既有玉皇阁、送子娘娘庙、王母宫殿、碧霞元君祠,也有中天门、南天门、探海石、王母池、水帘洞、灯笼顶、白云观等重要景点,令人神往的是,据说可以观海上日出,且能遥望泰山。对此,嘉庆《长山县志》记载:“一峰横出,东指渤海,三面无所凭依。夜清明,早往候日,曙星渐没,微晖散绮,羲轮将升,海雾尽赤,荡漾久之,转瞬间,晶光射目,不可逼视矣。遥见泰岱于众山外。”难怪如蒲松龄一般的众多文人雅士,都相继为白云山留下无以计数的诗文佳作。我们与外地的几拨驴友们“会师”在主峰玉皇顶上,轮流在此拍照。极目四眺,群山逶迤,晴空万里,白云朵朵。白云山,是顾名思义,也是名副其实。只有在这里,人们才能真的净化灵魂,放飞自我;只有在这里,人们才能真的心无旁骛,洁如白云。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老话真的是经验之谈。我们从玉皇顶下继续西行,计划从任家峪方向下山。清代山东首富袁紫兰模仿承德避暑山庄而建的袁氏避暑山庄,就修建在风景如画的任家峪村。山峪中,断木连连,乱石片片,我们五人精疲力竭,像残兵败将般,深一脚浅一脚地试探着下山,过沟涧,越乱石,穿林木,走坡路,迈小溪,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人不登山,两人不看井”,通过这次爬山,我还深深理解了大家结伴而行,互相照应,确保安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身高体重,缺少运动的我,一路依靠着登山杖的支撑和同学们的鼓励,历经七个小时,终于善始善终地完成了这次难忘的白云山之旅。回望高高耸立的白云山,这幅“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的风景,已经镌刻在我的脑海里,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了。
回到家中,人困马乏,我一头扎在床上沉沉睡去。妻子喊吃晚饭时的声音,将我从梦中唤醒。坐在床头边,恰看到本地诗人赵梅红女士写白云山的一首词作《念奴娇》:“岱宗余脉,列千嶂,三亿年来元化。鹤伴仙翁,归隐处、幽谷青松若画。梵颂禅音,云生古寺,石室青罗挂。骚人游客,对斟吟咏潇洒。尝叹陈仲超然,灌园逃迹地,残砖霜瓦。浩渺烟云,多少事、廉士流传佳话。后乐先忧,寒儒至宰相,立名天下。风流人物,旷怀高义无价。”妻子进门催我吃饭,我脚刚一沾地,便“哎吆”着打了个软腿。妻子责怪我说:“不让你去,你偏去,自找的。”我则笑着回她:“有钱难买愿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因为我“累,并快乐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