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旅行的后劲有多大?
就有这么一位英国的博主,靠吐槽印度火了一把,但这也让他惹上了大麻烦,“得罪”了印度十亿多的人民。
咱们就暂时称呼他为“犀利哥”吧,早在2018年他去印度转了一圈后,连续好几年都在吐槽。
现在,他又盯上了印度,许是觉得好几年没去了,印度也应该大变样了。于是,他带上好友Ben再次故地重游。
没成想,到了印度后,映入眼帘的景象却让他大跌眼镜。
印度的街道跟之前还是一样的乱,路边上的垃圾到处都是,塑料袋、果皮纸屑在脚下堆积,那混合着各种气味的空气,都能让人把眉头拧成麻花。
再看在人形中穿梭交通工具,那乱得跟一锅粥似的,所谓的“蹦蹦车”,就是那种简陋的三轮摩托,载着满满的乘客和货物,在人群中横冲直撞,毫无章法。
交通规则?在这里,那根本不存在于这些司机的脑海中。
“犀利哥”看到印度这个样子后,那真是有啥说啥,就把这些画面一股脑儿地发到了网上。
这下可好,印度网友们不干了,纷纷跳出来指责他,说他光盯着印度的不好,故意黑人家。
有些脾气大的网友更是火冒三丈,直接放话:“你说印度不行,那你去中国瞧瞧,那儿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网友们的狂轰滥炸之下,“犀利哥”在印度一刻都呆不下去了,于是,他立刻收拾东西和好友走上了踏往中国的火车。
«——【·初入中国,惊掉下巴·】——»
没想到,在火车上他又一次被印度卫生背刺了,火车上连个工作人员和卫生人员都没有,座位上脏乱不堪,地上满是用过的纸巾和几个空酒瓶。
“犀利哥”和好友也是没有心情继续拍摄了,他们强忍着恶心一路辗转,先抵达了与越南接壤的中国边境。
当他脚步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了。
他看着眼前的这座边境小镇,非常的整洁,街道上的路宽阔又平坦,与越南那乱糟糟、污水横流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来不及细看,他就要赶往下一个地点,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试着向一位路过的中国大妈打听去高铁站的路。
大妈不会英文,只能用手比划着,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神里透着和善。还时不时地指着远处,试图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犀利哥”路线。
等大概知道路线后,他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师傅热情地用简单的英文和他们交谈,还贴心地帮他把行李放好。
“犀利哥”看着司机师傅热情的样子,于是用蹩脚的中文询问他:“中国是什么样的地方?”
司机师傅一听,立刻笑得合不拢嘴,他用他那略带口音的英文回答道:“中国比这里还要好!那里有高楼大厦,有繁华的街道,有美丽的公园和湖泊。”
“犀利哥”听着司机师傅的描述,心中更是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抵达高铁站后,他就被站内的环境吸引了,指示牌清晰明确,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列车信息。乘客们自觉排队候车,秩序井然,没有丝毫的混乱与嘈杂。
“这真的是印度网友口中那个和印度一样糟糕的中国吗?” “犀利哥”不禁在心里暗自嘀咕。
此刻,他已经隐隐预感到,这趟中国之旅,将会是一次充满惊喜与发现的旅程。
«——【·交通体验,天差地别·】——»
当进入动车中后,“犀利哥” 瞬间就被那宽敞明亮的空间吸引住了。
座椅崭新且柔软,间距合理,让乘客们能自由伸展双腿,完全没有印度火车上那种摩肩接踵、动弹不得的窘迫感。
列车缓缓的启动,没有丝毫颠簸,更让他惊讶的是,列车竟然准点出发,分毫不差。这与印度火车那毫无规律、动辄晚点数小时的乱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没过多久,热情的列车员推着装满零食饮料的小车走来,微笑着用简单的英文介绍着商品。
“犀利哥” 挑选了一瓶饮料,掏出手机准备付款,便捷的移动支付方式让交易瞬间完成,这种高效让他不住点头称赞。
一路上,“犀利哥” 兴奋得像个孩子,眼睛紧紧盯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山峦、田地、城市,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速度简直不可思议” 。
很快,“犀利哥” 来到了河口北站,站内一尘不染,没有垃圾纸屑,没有印度车站里常见的流浪猫狗四处乱窜。
长椅上,旅客们安静地候车,偶尔有人轻声交谈,每个人都自觉维护着这份宁静与整洁。
他看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候车,孩子不小心把零食袋掉在了地上,母亲立刻弯腰捡起,轻声教导孩子要爱护公共环境。
那一刻,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折射。
随后,“犀利哥” 直奔重庆,刚走出高铁站,独特的地形地貌就映入眼帘,高楼大厦错落有致。
随后他想起来有网友在他视频下说,中国的建筑是“豆腐渣工程”,于是他决定要亲自去验证。
他还特地找了老建筑,他仔细观察着,墙壁虽有些掉色,但砖石坚固,毫无松动迹象。
他向一位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大爷打听,大爷自豪地说:“咱这楼啊,几十年了,风吹雨打都不怕,当年建的时候可都是实打实的良心工程!”
«——【·化身中国“代言人”·】——»
长久以来,西方部分舆论戴着有色眼镜,将印度描绘成一个充满异域风情、潜力无限的国度,对其脏乱差、社会矛盾丛生等诸多问题轻描淡写;
而对中国,要么渲染一些莫须有的 “危机”,要么歪曲事实,极力掩盖中国在发展进程中的卓越成就。
这位博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才打破了那所谓的偏见。让更多人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我们不能用有色眼镜去看待。
只有摒弃偏见,拥抱真实,才能促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尊重。
而这,正是这位博主所追求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客观的国际舆论环境的到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