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瑞 编辑:兰云峰
一、八字步
打小时候,我走路时就两脚向外撇着,脚尖与前进方向有一夹角,恰成八字形,形成了走外八字步的习惯。
生活中,外八字步,民间也称之为“方步、四方步”。
正面讲,多数情况下是用于赞美中老年成功男士的,形容其人步伐有力,行为稳健或者悠闲。
负面一点,则是暗讽一些权贵,衣食无忧,大腹便便,或者装模作样,或者行走时病态的缓慢。
长大后,在人们经常给予的异样目光中,我恍然意识到,作为一个青年女士,总是踱着方步走路,也的确有一点不太协调。
于是,在父母的亲情劝导下,以及好友的善意建议下,痛下决心,开始校正走路习惯。
过程漫长且痛苦,持续用了两位数的年份,方才修成正果。
昨天晚上,一个颇有养生成就的老同学告诉我:她最近正在努力地学习“走八字步”。根据几何学原理,三角形最具有稳定性。
目的是,年龄大了,头晕膝软,身体会越来越孱弱,需要及早预防走路时滑倒,尤其是在长达半年之久的冬春季节里,冰天雪地,危险多多。
一瞬间,头脑中电闪雷鸣,八级风暴。真是服了!我一时无语,胸口堵得慌。
二、郊外公园的秋色
昌平区白浮山遗址公园,规模很大,距离我家很近,是我日常休闲溜达的地方。
夏日里,公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实在是周边市民的一个消暑纳凉,观光游玩的好去处。
近来,已经是11月下旬,进入了京城的深秋时期。
好多天没有来了,公园里变化真大,已然是一派冬季的箫杀景象。
时光流逝,节令推进。上次来,还是一个月前。公园内仍然是层林尽染,秋花绚烂,秋实挂满了银杏树枝头。秋阳斜照,秋风送爽,俊男靓女打卡拍照,尽情地享受着美丽的中秋时节。
艳阳天,白云悠悠地飘飞着。西北风,一阵阵地吹过,空气变得凛冽,不会有树木枯叶借着风力“哗啦啦”飘零四散的声响了。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楸树、枫树、银杏树,裸露着光秃秃的树干与枝条,刚强地搏击着北方远道袭来的寒流冷雨。
树木脱去了叶片,花草凋零,公园里视野更加辽阔透亮。极目眺望,远山如黛,湖水湛蓝,水天一色,鸿雁字阵迁飞,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丹青画卷。
在公园里散步,是我平常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我十分享受“天地人一体”的那种微妙感觉,喜欢体会将身体与灵魂慢慢地融入大自然中的这一份宁静时光。
微风徐来,近岸边的湖面已经冻结了薄薄的冰层,冰面如镜。远离岸边的湖面依然水波荡漾,昭示着秋与冬两个季节正在过渡与交替。
有一些地段的湖边生长着大片的芦苇,高大的芦苇虽然已经枯黄,但是仍然在冰层上挺立着,白色的芦花,长长的花穗在风中摇弋,远远望去,十分的明艳美丽。
白天鹅、黑天鹅、野鸭、鸳鸯等几个品种的水鸟,在冷风寒水中优美地游动着,也不拒绝游人投送的食物,任凭游人拍照,象这座城市一样优雅大方且包容。
偶遇一个长长的跑步队列,健儿们迎面奔跑而来,三三两两,绵延不断,象是马拉松训练,轻捷矫健,青春蓬勃。
不由地勾起了我的青春遐想与回忆,高中时期,我也曾得过学校的马拉松比赛名次。于是,我便启动脚力,扬蹄飞奔,试着再过一把马拉松瘾。没几步,便气喘吁吁,偃旗息鼓了。
三、龙泉禅寺、都龙王庙
昌平区龙山东麓的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也是我喜欢去观光的周边景区。
公园内,在龙山脚下,坐落着历史渊源久远的龙泉禅寺。寺院与山顶的都龙王庙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宗教建筑的壮丽画卷,同时也是绝美的山区风光景区。
禅寺在明代曾经重修。清乾隆年间,达到了其历史的巅峰,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如今的建筑,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大殿内,现在展示的是大运河源头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一个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忽必烈定北京为元朝大都时,委派水利专家郭守敬踏遍燕山,遍寻水源,发现并且引龙山之水入京,开凿通惠河,连通了京杭大运河,既解决了京城的部分供水,又繁荣了首都的漕运供应。
公园内,白浮泉遗址包括九龙池和都龙王庙。坐落在龙山山顶,始建于元朝时期。
九龙池围于白浮泉,因流水出处有9个龙头而得名,是通惠河的水源地。也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以及古代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 。
都龙王庙是北京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以“都”字冠名的敕建龙王庙。元朝时期在乡村实行都甲制度,都、甲,分别是乡、村的意思,比如:我家在3都2甲。庙,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组成。
殿内供奉的是人面龙王、雷公、电母、风伯、雨神等。大殿两侧的墙上绘有彩色壁画《东游巡踪》,主要内容是大旱时期,民间百姓在都龙王庙祈求雨水,龙王显灵降雨的故事场景。
包含白浮泉遗址在内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次来到这座古朴的禅寺,我喜欢在书院小息。似乎会感受到这座敕建龙王庙既有古代皇恩惠泽百姓,也有历代龙王庇佑一方的神奇。心,总会宁静淡泊。
回顾几十年来,每一次走进深山古刹,心,总会归于平和,洗涤烦恼杂念,放下一切,皈依善念,禅悟世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