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作为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在中国园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始建于清漪园时期(乾隆年间):
山水格局奠定:乾隆十四年开始,对西湖大力疏浚、开拓,还改造瓮山东部地形。到乾隆十五年,瓮山坡变成“万寿山”,西湖改称“昆明湖”,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的山水格局,就此成了颐和园的基础景观。
建筑群落初成:在万寿山前明代圆静寺旧址上建“大报恩延寿寺”;西湖北岸和湖中的岛、堤上也陆续修园林建筑。当时用“一池三山”模式,西湖的治镜阁、养水湖的藻鉴堂、南湖的南湖岛这些景观建筑就有了。治镜阁在湖心岛,是圆形城堡式建筑,高耸巍峨,和昆明湖北岸佛香阁遥相呼应,在清漪园那是相当抢眼。
2. 英法联军破坏后(1860 年):
园林惨遭焚毁: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进北京,颐和园(当时的清漪园)可就遭了大难。被烧被抢,大量建筑损毁,珍贵文物被掠夺。曾经宏伟的治镜阁也毁了,只剩下残壁断垣,真的让人心痛。
3. 重建与改名颐和园时期(光绪年间):
建筑格局变动:光绪十四年(1888 年),清漪园改名叫“颐和园”。这次修建有两大建筑格局变化,一是把原清漪园中大报恩寺延寿寺的大雄宝殿以下改成排云殿建筑群;二是在东宫门内仁寿殿北侧怡春堂遗址上建了德和园大戏楼。
4. 近现代的修缮与恢复:
民国时期的小规模维护:1911 年清帝退位,颐和园成了清王室私产。1914 年开始对外售票开放,之后有一些小规模维护。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修缮:1949 年后,颐和园逐步修缮。1951 年加固昆明湖湖边石砌雕栏,清理园内垃圾,然后修缮佛香阁、德和园、听醇馆、涵虚堂、玉澜堂、排云殿等中心建筑。20 世纪 70 年代后,又大修景福阁、写秋轩、听醇馆、云松巢、邵窝、南湖岛、石舫等建筑。1987 - 1990 年修复后湖买卖街(苏州街),1992 年恢复西堤景明楼,1996 年复建后山东部澹宁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