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位于“九州之中”的中原大地上,历史上有夏商周在内的20多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河南话中的“中”字,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了,河南在我国古代的地位,被誉为“天下之中”。
河南是“老庄故里”,殷墟青铜器的所在地,历史文化灿烂,还是我国的中土粮仓,人口大省,无数条交通路网在这里纵横交错。承东启西,连南贯北。
下面,让我们去百年前的老照片中,再次“豫见”旧时光里的河南吧!
△1917年的开封城墙,开封古城又叫“卧牛城”,分宫城,内城和罗城三层城墙,每层城墙外面,都有护城河围绕,真可谓是层层壁垒,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1907年的开封鼓楼,重檐歇山顶的鼓楼上面,有一块大大的匾额,上书“声震中天”四个大字,足以看出这座东京汴梁城,曾经的气魄。
△1907年的开封大雄宝殿,位于大相国寺内,始建于公元555年的北齐时期,历史源远流长。
△1907年,洛阳东郊的白马寺,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座始建于公元68年的千年古刹,外面的围墙,有的已经倒塌,整座寺庙,显露出颓败之相。
△1908年,洛阳白马寺内的齐云塔。
△1907年的洛阳古城墙,墙体已经部分坍塌,护城河也已经干涸,甚至被行人走出来了一条条小路。这座十三朝古都城下面,埋藏着曾经的万千气象,更迭故事。
△1924年的商丘阏伯台,又叫火星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的火星村,是4500多年前,商朝的阏伯带人修建的古观象台,为我国最早的天文观象台。整个阏伯台建筑群,古香古色,充满着古人的智慧。
△1920年的商丘文雅台,坐落在商丘古城南湖东岸,公元前492年,孔子曾在这里的高台之上,给众弟子讲学。后来,人们在这里建造了亭台楼阁。
△拍摄于民国时期的焦作市博爱县柏山镇。
△1907年,开封繁塔近照。这座北宋年间的九层舍利塔,周身刻满了数不清的佛像,越走近看,越佩服古代匠人的耐心。
△1919年,郑州城外的一条街道,道路两侧种植着零零星星的大槐树,远处的城楼依稀可见。
△1919年的郑州开元塔,这座13层的宝塔,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霜雪雨,上面的两层已经坍塌,但是气势不减当年。
△1907年的开封龙亭,历经五代的战乱和北宋的繁华过后,只剩了龙亭山上的这座万寿宫。
△清末的三门峡函谷关,是长安通往洛阳的必经之地,处于两山之间的深谷中,是我国最古老的关隘,地形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老子曾经骑青牛,从函谷关往来,并写下《道德经》流传千年。
△1909年,新乡卫辉古城西城门。高大的瓮城城墙,好似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1909年,新乡卫辉郊野中的吕祖阁,在绿树的掩映之下,十分清幽,四周围绕着一望无际的农田,静谧祥和。
△1919年,伫立在旷野中的开封铁塔,这座13层的琉璃宝塔,至今伫立在开封城。
△三门峡市灵宝县的老潼关,始建于公元196年,为魏武帝曹操下令修建。
△1907年,两架马车从洛阳东关大桥上通过,这张斑驳的老照片,看起来好有年代感。
△南阳塔子山上的古塔,当时塔尖已经没有了,塔下围坐着一群前来游览的学生。
△1910年的安阳彰德鼓楼,为一座气势恢宏的三重檐歇山顶的高大楼阁,在1935年的一场大火中,鼓楼化为灰烬。
△1916年的安阳文峰塔,位于天宁寺内,始建于五代时期,5层塔身从下往上,一层比一层粗,塔顶还有一个小塔,一共高38米多。
我国古代的塔,之所以许多都叫文峰塔,是取自:“巽为天下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的含义,“巽位”就是塔建在东南方。
△清末,位于周口陈州的太昊伏羲陵,摩肩接踵的人群,在伏羲陵统天大殿里祭拜。
△民国时期的许昌古城,许昌在三国时期,曾经是曹操创建的曹魏都城。
△民国时期的信阳西城楼,为三重檐歇山顶结构,屋檐上面的匾额上,写着“九峰雄峙”四个毛笔大字,城楼巍峨雄伟,气壮山河。
△1905年的郑州巩义宋陵神道上,一位国人和一位洋人,正站在一尊高大的武将石像生两侧拍照,石像生也叫“石翁仲”。
△民国时期的济源市济源古城,城楼前面是一座石拱桥,桥下的护城河已经几乎干涸,一群人在护城河的河道里清淤。
△1914年夏,濮阳双合岭的大坝上,人们正在抓紧堵住决口。
△民国时期的信阳古城墙,妇人们纷纷在护城河里洗衣服。
△清末的许昌文峰塔,这座始建于万历年间的13层八角玲珑塔,伫立在一片树林之中,四周全是田地,登上高52米多的文峰塔顶,一眼望去,可以领略到许昌十景之一“文峰耸秀”的魅力。
这一张张百年前的河南老照片,仿佛又让我们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的中原大地,感受了一下中原文化的熏陶。河南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果然不同凡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