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广府五大丛林”之一。
广府五大丛林指的是:大佛寺、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和长寿寺(已毁)。
大佛寺位于广州市最繁华的北京路商圈,这里熙熙攘攘、人流如潮。与其他寺庙不同,最高达七层的大佛寺建筑群,高耸宏伟,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寺庙外墙的亮化工程,更是雄伟绚丽,成为北京路商业街必游之一景。所以,夜晚的大佛寺,比白天更热闹。
广州大佛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朝(917-971)。南汉王好佛,曾应天上28星宿之数,在羊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建七座佛寺,合称“南汉二十八寺”。
随着岁月流逝,朝代交替,二十八寺中绝大部分已钟停鼓息,物换星移,或沦为市廛,或变为民居,无可稽查。惟有地处广州市中心的大佛寺,仍有迹可寻。
大佛寺在南汉时名“新藏寺”,元朝易名为“福田庵”,明代扩建为“龙藏寺”,明末寺址被改为巡按御使公署。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受命南征,在围攻10个月后,于1650年12月攻下广州城,当场斩杀六千余大明官兵,并将余下的俘虏赶到海边溺死,随后更是在广州展开了长达数日的屠城,广州少壮男子被屠者七十余万,史称“庚寅之劫”。
广东平定后,尚可喜深感屠城罪孽深重,良心发现,遂生营造庙堂之念,以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愿。随后自捐王俸,在龙藏寺旧址重建佛寺,建筑面积达1277平方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尊以黄铜精铸高各六米、各十吨重的三世佛大佛像(药师佛、释迦摩尼佛和阿弥陀佛),时人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当时佛寺之大,大佛之大,乃岭南之冠,大佛寺之名也由此而得。
由于尚可喜罪业深重,虽“放下屠刀”,但最终也没能“成佛”。晚年的尚可喜疾病缠身、双目失明,1676年在广州病亡,享年73岁,棺椁先是暂厝于大佛寺,后归葬辽宁海城故里。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库空虚,当局将大佛寺部分庙产变卖以充军饷。1949年建国之初,大佛寺还有十来个驻寺僧人,他们生产自救,以库房、斋堂为工场制作纸伞、纸盒维持生计。
文革开始后,大佛寺被捣毁。僧人被逐、殿宇被占、文物被毁。三尊大铜佛像,也被分割成数截,运到金属废品仓库待熔,后得周恩来拯救才免入熔炉,之后经文物部门焊接复原,三尊佛像最后在六榕寺重建时被供奉在该寺大雄宝殿内。
1986年,大佛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始恢复重建,历经30余载的艰辛历程,才有了今日之规模。
(以上图片摄于2024.09.1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