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美如画,匡庐甲天下——公元前126年,司马迁登上庐山之巅,眺望大禹治水时,疏理过的九江,感觉历史的风尘,在眼前缓缓铺开,令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以至于30年后,在《史记》中写下“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是“庐山”二字,首次出现典籍中,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庐山东瞰婺源鄱阳湖,南望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正好位于“神秘的北纬30°线”上!
这条线上,诞生了古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喜马拉雅山、百慕大三角、玛雅文明等诸多地球奇观。
庐山也不遑多让,既有叠嶂九层、崇岭万仞的雄伟气势,也有诡峰不穷、怪石不绝的阴柔之美,被誉为“匡庐奇秀甲天下”
那么,100年前的庐山是什么样?让我们通过一组罕见的老照片,来领略百年前的庐山风光吧!
△1924年,南康城的城门,这里位于庐山南麓,是进山前的补给点之一
△南康城内的街道,古朴而繁华
△1924年的月弓堑,共有1116级台阶,由于攀爬艰辛,人称“好汉坡”,是登山的起点
△1924年的如琴湖,景色静谧优美,却没什么游客
△1924年的庐山云海,尚未被现代文明的喧嚣侵扰,保留着原始、纯净的状态
△1924年的香炉峰,海拔818米,李白就是在这里,写下千古名篇《望庐山瀑布》,由于当时是冬季,摄影师没有拍到壮观的瀑布
△1924年的大汉阳峰,雾气隐隐,层峦叠嶂,海拔1474米,是庐山的最高峰
△1925年的金轮峰,顶部矗立着舍利塔。可惜在1938年,舍利塔被日军用炮火摧毁,只留下遗迹。
△1925年的大月峰,是庐山的第二高峰,以巍峨挺拔,气势磅礴而著称
△1924年的西林寺千佛塔,庐山历史上曾有360座寺庙,道观200余座,是名副其实的佛道胜地和文化宝库
△1925年的仙人洞,坐落大天池东麓,锦绣谷西侧,因洞顶岩石参差,如佛手反合状而得名。
△1925年的御碑亭,600年前,朱元璋在庐山脚下的鄱阳湖水战中,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的舰队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命人在庐山上刻碑铭文,纪念此事。
△1925年的九九盘古道,全长约3公里,是朱元璋为了运送御碑上庐山,而专门命人修建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如今仍是经典登山线路。
△1925年的石门涧,此处内有瀑布垂落,又和天池山、铁船峰遥遥相对,如同大门,因此被称为石门涧,是庐山最早的登山路线。
△1925年的天池山,怪石林立,形态各异,如同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1924年的文殊台,登上此处,可俯瞰天池山的壮丽景色
△1925年,通往牯岭的山路,一队轿夫正抬着滑杆上山
△登上牯岭后,就能看到大片的别墅群
△1925年三叠瀑,由大月山、五老峰的山涧水汇聚起来的,起源于2亿年前的地壳运动,是庐山的第一奇观,素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1928年,站在五老峰上,眺望鄱阳湖,两侧悬崖峻立,湖面雾气隐隐,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928年,五老峰下的海会寺
△1928年的白鹿洞书院,坐落于五老峰东南侧,始建于公元940年,堪称古代的清华北大,被誉为“海内第一书院”
△白鹿洞书院内的情景,杂草密布,看不到一名游客,没有如今的热闹喧嚣,更多的是静谧安详。
△1928年,远眺庐山东林寺,林子下有几块麦田,古朴自然又生机勃勃
1930年,庐山脚下的村庄,一座古塔静静地矗立在田野之间,仿佛是一位守护村庄的卫士……
100年前的庐山,没有门票,没有缆车观和饭店,游人更是一个不见,山路静谧,保留了诸多古朴的韵味与自然风光。
然而,在设施的完善与游览的舒适度上,完全无法与今日庐山相比。两相映照,你更倾心于哪个时期的庐山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