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五年的闭园改造,兴隆文化园终于在2024年夏季重新对外开放了。兖州虽然历史悠久但旅游资源比较匮乏。本来兖州人对于这个投资30亿的文化园也是相当的期待,可是建成开园没几年就出现了长期闭园改造的尴尬,似乎并没达到人们的预期。国庆假期期间,由于免费开放人气大为提升。今天又入园逛了一圈,里面游客量还真不小,感觉未来可期!
从兴隆文化园出来,反复回味了一下,发现了文化园的几个不足之处并想了几点弥补不足的建议。
(一)整体布局不完整、不协调。既已定型,无法改变但可适当改善。大门到灵光宝殿大片的空地上几乎没有建筑。从外面看是一巨大的石头台子上面放个大金瓶,进去后抬头低头还是满眼的、清一色的石头。游客反反复复主要就是围着这个雄伟壮观的灵光宝殿拍照,感觉非常单调。南面大片的地方太空旷了。不会是让游客进门就有四大皆空的感觉吧?后面兴隆寺从外面看几乎没有存在感,进去一看,里面建筑还真不少。只是东、西太长而南、北又太短,比例严重失调,不符合传统的大院落布局。不知这布局当初设计师怎么想的,如果把兴隆寺的大部分建筑建在南面,整体效果应比这强的多。前后轴线、左右对称、北高南低是自古以来组群建筑的传统布局,这也是经过千百年考验的科学设计,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观。文化园建筑整体布局不合理,没有古色古香、庭院深深的感觉。从外面看与从里面看差不多,色彩单一,满眼都是清一色的石头色,视觉效果不好。可考虑在金水桥北建个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牌坊式的建筑,在东南那片空地上增加一部分殿堂式传统建筑与西南博物馆相对应,可作展览馆也可供奉神佛。这样从外面看,里面不再是一览无余,丰富了景区内容并能增加些神秘感,整体也会更协调更大气。
(二)从大门到灵光殿,南北近300步、东西约150步的宽阔地面上,没有一棵可以遮阳蔽日的绿化树。这一点可能严重影响游客的观赏体验。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树荫的作用真是太大了。在烈日暴晒下,在那大片光秃秃的石板上,几分钟足以让你迅速进入烧烤模式,备受煎熬。挥汗如雨、焦躁不安的状态下谁还有赏景观光的兴致?在那个长长的南北空地上应该种植两行枝叶茂盛的大树,既可增强视觉的空间转换又给人清幽凉爽的感觉。在导游平面图上倒也看见写的附近有风雨连廊,找了一圈也没发现在哪里?如没有或者现有的比较小还真有必要建个大气漂亮的风雨连廊,不然真下雨在那里很真难找个避雨的地方。目前是令游客晴天暴晒、雨天焦虑。
(三)西南角的兖州博物馆及兴隆塔不相通。博物馆里面内容丰富,兴隆塔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园名字也是因兴隆塔得名的。目前游客进入文化园却不能进博物馆不能近距离参观兴隆塔,还需要从文化园出来兜个大圈子再进博物馆,非常不方便。可在博物馆东边开个正式的小门与文化园互通,方便游客游览。博物馆是免费参观的,如果将来文化园需要买票游览,可把小门上锁或者安排人员值班,只准从文化园进入博物馆。
(四)兴隆寺东西两个大门太简陋,与寺庙不匹配,像是小工厂的传达室。即便还是现在的大小,大门应该建个像样的、有门顶有门扇精美一点的,挂上"兴隆寺"匾额。作为景区门面还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人就是走到门口都不知道那里还有个兴隆寺。
(五)兴隆文化园这个名字不够响亮、不上口,吸引力不够强。文化园概念范围大,缺少指向性。还不如直接叫兖州兴隆寺景区,作为古九州之一兖州知名度还是挺高的,能让人立马想到是与佛相关的景区,并且更简洁更容易让人记住,或者另起个间练、大气、高雅、响亮的名字。改名应该不是很难的事并且趁现在刚改造完重新开放的机会也正是好时机。
以上都是个人参观后的切身体会。想了、说了这些也只是希望兴隆文化园越来越好!
2024.10.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