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开封的骑行潮,真是好事办成了糟心事。成千上万的骑行者,原本想的是“骑行畅快”,结果硬是把“骑行”变成了“推行”,甚至连厕所都成了重灾区!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放眼望去,不知是古城风韵还是“古城垃圾场”。这些场面,看着实在是“惊心动魄”啊!
说实话,骑行是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大家涌向开封骑行、赏景,本来无可厚非,开封也确实有她的吸引力。但问题是,这事儿一旦组织不当,等于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骑行者拥堵、垃圾遍地、乱停乱放,甚至公共厕所都惨不忍睹,环卫工人和交警累成了“陀螺”,最后满城的市民和游客成了受害者。大家去开封是去旅游的,不是去体验“垃圾围城”大逃杀的。这样的场面,不仅毁了古城的美景,还让人对所谓的“骑行潮”不由得开始反感。
骑行潮为何成了“破坏潮”?这背后有个很关键的点:缺乏有效管理和规划。开封这样的古城,本就不适合这么大规模的骑行集会。开封的街道和景区承载能力有限,但现在一群骑行爱好者一涌而上,完全没有提前评估和引导。
这就像一台机器加上了超过功率的负荷,过载了。几千人上街,如果没个秩序,堵车是小事,交通瘫痪、环境污染才是大问题!没有充足的公共厕所、垃圾桶?那只能让环卫工人跟着“擦屁股”,交警跟着“打补丁”。
让人忍俊不禁的是,网友们称这群骑行者为“移动的造粪机器”,其实背后是对城市管理的调侃和不满。骑行者看似是乱丢垃圾、随处大小便的“罪魁祸首”,但细究之下,没有足够的设施和引导,这锅骑行者背得未免太满了。
说到底,骑行的人们来了,热情很高,但如果公共设施配套跟不上,那难免沦为乱象。正如有人开玩笑所说,这些骑行者倒成了“骑行垃圾场”的见证者和制造者。
还有个有意思的细节——那些疲惫的骑行者随地“葛优躺”,这画面一出来,着实有些荒诞。一群人直接睡倒在古城门周围、草坪上、餐馆里,城市仿佛成了露天大宿舍。
游客见了怕是想问:我这是走进了景区,还是走进了户外“露营区”?这无疑给商家和市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特别是对那些想要正常经营的餐饮店,进门本该是食客,结果来了一群歇脚的骑行者,真是“骑友”变“蹭友”。
眼下,这场骑行潮给开封带来的不仅是人流,更是“垃圾流”和“尿流”,表面上是骑行者“造景”,实际上是管理者的无奈。这也给所有热门旅游城市敲了个警钟:欢迎游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好这份“热情”,不然就会沦为“人来了,秩序没了”。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旅游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该如何维持?是让骑行者自律?还是城市管理者多下功夫?对此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