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岚
编辑|影娱先锋
让中国人倍感踏实的地方,往往充满了人情味与烟火气息。
无论是早市熙熙攘攘的叫卖,还是夜市路边摊的交流嬉闹,都会让大家有种“这才是生活”的感慨,心情也会随之放松。
然而这样的感慨,却很少在大城市中体现。
许多人觉得,比起三四线城市的“真实感”,那些繁华的一二线城市缺少了传统烟火味儿。
甚至在这些大城市生活了很久的人,也很难有“归属感”。
魔幻都市——上海
提起国内一线城市,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上海。
这座临海的国际化魔都,深深吸引着许多人前去追梦。
人们都曾幻想过在上海能有一席之地,过上精致体面的生活。
可实际上,寸土寸金的上海令人望而却步。
这座城市的美丽和繁华充满了金钱味儿,却没有让大家安心的“烟火味儿”。
当然,上海本地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上海,他们在这里生活几十年,自然不觉得上海没有人情味。
但对于那些在上海的打工族来说,就会觉得上海难以融入。
在上海,说天长地久,都太过荒谬。
这里高度商业化,五彩的霓虹显得纸醉金迷。
然而灯火下,是无数打工人寂寥又空洞的目光,仿佛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真正驻足在上海。
从早到晚,前来上海的打工人感受到的,都是忙碌的工作和疲惫。
来上海之前,大部分人想象中的自己,应该都是轻松愉悦,精致又体面。
来上海后:孤独,压抑,麻木……
谈什么精致体面?能在这里生存下去就不错了!
所以大部分在上海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都会对上海的繁华“祛魅”。
说起来八九千的工资,税后到手就剩下六千五。
每天抠抠搜搜上外卖上找优惠券,然后在一众吃食里面小心的点最便宜那个。
好不容易周末了,想去参加一些活动放松身心。
结果面对拥挤的交通,最后在路上被挤了两小时,只玩了一小时。
参加完活动后发现,工资其实只够房租和吃饭,以及日常用度。
打工人一看,“天都塌了”。
每每这样的一天结束后,大家都会躺在出租房里,幻想着自己终有一天能在上海站稳脚跟。
可别人眼里的上海,和亲身经历过的上海,完全是两个城市。
至于大家想看到的“烟火味儿”,那种在家乡才有的热闹气氛,在“高大上”的上海,很难见到。
走街串巷,大家看到的都是装潢精致的店面,富丽堂皇的设计。
到处都写着“没钱别来”。
不过生活是自己的,丰俭由人。
如果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节奏,上海其实适合很多年轻人。
因为大城市的包容度让人难以想象。
哪怕没有人情味和烟火气,也难以掩盖上海的魅力。
在上海,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你做什么都不会有人去议论关注。
因为这个城市实在太大了,大到不管发生什么事,周围的人都能淡定接受。
或许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没有人情味”才是上海最有魅力的地方。
尽管大部分人都面临着工作压力,生活上的挑战。
但也因此,大家变得更加平和,更加自信。
因为这里的环境很公平,规则也更完善。
每个来到上海的人,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工作机会。
而那些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其中的朋友,也不必勉强自己适应。
上海的确很大,但它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张地图而已。
努力开拓过这块地图的朋友,倘若实在无法忍受,完全可以尝试去其他城市,开辟新的道路。
世界之窗——深圳
说起第二个“没有人情味”的地方,就是深圳了。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特区,深圳给人的感觉总结一下,只有两个字:“搞钱”。
在这里,大家可以见到来自各个地方的打工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来,全都以利益为先。
如此一来,自然让很多人觉得深圳没有人情味儿。
大家都很务实,注重办事的效率,就事论事。
和自己的家乡相比,打工人们会感觉深圳的高楼大厦,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望着深夜的万家灯火,心里总感觉有一处是空的。
所以很多人说,“深圳是有钱人的深圳”。
普通的牛马,在深圳的体验感很差。
这里的人和车,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赶路,生怕自己比别人慢一步,就少赚一分钱的感觉。
有朋友说,本来抱着很大的期望来深圳赶路,想融入深圳的生活。
结果这边工作也难找,并且由于城市太过包容,被吐槽“什么牛马蛇神”都有。
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深圳显得格外“没有人情味”。
不少深圳本地人也能感受到深圳前后的差距变化。
随着外来务工人口的增加,深圳也变得越来越冷漠疏离。
来来往往的人行色匆匆。
大家都秉持着同一种观念——
“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样,我也不想帮助别人。”
这样的想法形成后,就显得人情味淡薄了。
说到底,一个城市的发展要看人,先有人才有城市。
人情味也体现在人的身上,而不是一个城市。
大家相处时的边界感更强了,又何谈关怀,何谈人情呢?
古人云:“无恒产者无恒心。”
没有人情味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来到深圳的人都是打工赚钱的。
赚完钱,人就走了,所以很多外地打工族就觉得,深圳并不是他们的家。
也就无所谓讲不讲人情。
至于大家寻找怀念的烟火味,则隐藏在高楼大厦之内。
仅仅从城市外围寻找,当然找不到。
人间烟火不是深圳的特色,但深圳却有着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生命力”。
一个积极向前发展的城市,总能牵引着许多人向上发展。
在这里待久了,思想也会跟着变得开放包容。
因为“奋斗”“拼搏”是深圳的主旋律。
“万人如海一身藏”。
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中,每个人都足够渺小,想怎么活都可以。
尤其是女性,在大城市有个栖身之所,哪怕举目无亲,也不会被旁人指指点点。
深圳这个地方,待久了也会有个人情结。
无论是城市绿化,还是各方面的管理制度,都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人间天堂——杭州
最后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地方,就要数杭州了。
杭州的文化底蕴要浓厚许多,这个城市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景如诗如画,且这个城市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时刻紧跟着时代发展,从而让这个城市在全国人的眼中更加独特起来。
如果说深圳是“搞钱”为重,更加务实的话;
那么杭州就是妥妥的“经商”城市,商业氛围浓厚。
这样的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各行各业有很多“坑蒙拐骗”。
最常见的就是理发店坑骗情况。
其他城市应该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比如进了一家理发店,想简单剪个头发,结果最后变成了必须充值几千办卡才能离开。
这种事在杭州可谓屡见不鲜。
杭州也被称为“美食荒漠”。
不过这个名号可能针对当地特色食物而言。
比如“西湖醋鱼”。
不少杭州人调侃,吃的时候离西湖近点儿,方便让盘子里的鱼游回去。
只不过,毕竟是一线大城市。
即使“美食荒漠”,也有许多外地而来的特色食物,在夜市上随处可见。
许多外地来杭州做生意的人,填补了杭州没有“烟火味儿”的空白。
偶尔在夜市上逛街,也会为一些温暖小事所感动。
人情味便栖居在这些日常中,时不时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杭州对毕业生人才非常重视,这也是它很吸引人的一点。
每年临近毕业期,杭州都会出台许多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让大批年轻人慕名前来。
这也是杭州作为一线大城市独有的底气和关怀。
“没有人情味”的杭州,在给了大家一个发展的可能性后,又再度“冷漠”起来。
有人觉得这样的杭州很有“割裂感”。
然而,有时候不讲人情也是对个人的一种保护。
很多人会利用“人情”牟取私利,甚至坑蒙拐骗,反倒伤害了那些真诚的关系。
结语
一个城市有没有人“人情味儿”,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大家身处其中,大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一个城市。
毕竟,任何人觉得哪里有烟火味儿,哪里冷漠都是个人的自由。
可事实上,这几个大城市在“不讲人情”之外,对人有更大的包容性。
人不能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所以要学着自己适应环境。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人情”和“烟火”。
但所有人都要学会与自己相处,自己生活,而不是依靠他人的人情来维持日常。
在搞钱和追梦之余,不妨让自己抽离出来,好好欣赏这些城市中的风景,或许就能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部分参考资料:
今日头条|我国唯一没有“夜市”的城市,游客吐槽缺乏烟火气,你去过吗?
网易号|中国“最没人情味”的城市,这5个地方榜上有名,外地游客很失望
搜狐网|中国“最没人情味”的城市?没有夜市或路边摊,也没有烟火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