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藏寺镇:因华藏寺而得名。华藏寺系明初部族首领华藏所建的佛教寺院。1952年设华藏乡,1958年并入金强公社,1986年设华藏寺镇。
打柴沟镇:因驻地得名,1953年兰新铁路设打柴沟机务段并建站,逐渐成为城镇。1961年设打柴沟公社,1983年建打柴沟镇。
石门镇:因境内两山对峙呈门状而得名。1952年设石门乡,1958年并入金强公社,1968年并入岔口驿公社,1983年复置石门乡,后改置镇。
安远镇:因境内古驿站安远驿而得名。1950年设安远乡,1957年改置镇,1986年将乌鞘岭、白塔两乡并入,是河西走廊之门户、丝绸之路之咽喉。
哈溪镇:“哈溪”系蒙古语,意为玉、玉石。1952年为哈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6年建哈溪镇。曾出土国家一级文物天祝铜牦牛。
炭山岭镇:因驻地而得名。1983年设关朵乡,1985年改置炭山岭镇,1986年将阿沿沟乡并入。境内有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为全国文明村镇。
松山镇:因北面大山多松树而得名,藏语称“密哈山”,意为肉食之地。明代万历年间筑城,设松山堡,俗称塌古城,清初设守备,乾隆二年改都司。1949年设达隆乡,1958年并入金强公社,1983年改设钱宝乡、松山乡,2004年建镇。境内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民歌。
赛什斯镇:“赛什斯”系藏语,为藏族部族名称。1949年设古城和赛什斯两乡,1958年合为古城公社,1986年建赛什斯乡,2002年改置镇。境内东大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堂镇:因境内天堂寺而得名。1952年设天堂乡,1958年并入古城公社,1962年新建天堂公社,1983年复设天堂乡,2009年改置镇。境内有天祝三峡之一的朱岔峡,2013年被省旅游局评为“全省十大魅力乡镇”。
东大滩乡:因地处西沟河以东滩地而得名。1952年为阿罗乡,1958年为阿罗大队,1961年建东大滩公社,1983年改设乡。2013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
朵什镇:因境内朵什寺而得名,“朵什”为藏族部落名称,1949年设朵什乡,1958年并入永丰公社,1983年改松林乡,1984年更名至今,2015年改置镇。
旦马乡:因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36个藏族部落之一的“旦马族”而得名。1952年设旦马乡,1958年并入祁连公社,1968年设旦马公社,1985年复设旦马乡。是天祝白牦牛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祁连镇:因地处祁连山区而得名。1952年为录述、天山等乡,1958年合建祁连公社,1986年设祁连乡,2018年改置镇。境内天祝冰沟河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西大滩镇:因地处西沟河以西的滩地而得名。1952年为盖年乡,1958年并入黄羊公社,1965年设西大滩公社,1986年设西大滩乡,2016年改置镇。
大红沟镇:因镇政府驻地而得名。1949年设延禧乡,1958年并入哈溪公社,1970年建大红沟公社,1986年建大红沟乡,2018年改置镇。
抓喜秀龙镇:“抓喜秀龙”系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由清五世达赖命名。1961年建抓喜秀龙公社,1968年并入乌鞘岭公社,1983年设抓喜秀龙乡,2018年改置镇。
毛藏乡:以境内有毛藏寺而得名。1959年为祁连牧场,1962年改为毛藏牧场,1983年改设乡,海拔4874米,为武威境内最高点,为纯牧业区。
东坪乡:取当地藏族部落“东本”和境内地名“坪山”之首字而得名。1952年设东本、坪山两乡,1958年并入古城公社,1962年为东坪公社,1983年改设乡。
赛拉隆乡:“赛拉隆”为藏语“谢拉文”的转音,意为“冰雹沟”,因本地有谢拉文河,故名。1958年设东风牧场,1971年改皮袋湾牧场,1983年改设赛拉隆乡,属纯牧业区。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