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几乎没有哪一条河流,能够像沣河这样,以不足百公里的长度,却承载了绵延五千年而不绝于斯的文化传承。它的每一滴水,都流淌着中华文明的不息涛声;它的每一寸河道,都记录着华夏儿女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点点足迹。
沣河发源于秦岭北麓,全长78公里,向北流经西安西南长安区,最终在咸阳市秦都区境内流入渭河。
沣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沣河上游的沣峪口,有轩辕黄帝点将台,射箭洞,嫘祖养蚕沟等传说遗迹。
沣河早期河道,在斗门附近向西经钓台,通过沙河故道流入渭河。据推测,史前人口聚居于斗门附近。由于沣河河道较短,河流经过地带比较平缓,加上有个大拐弯,泄洪不畅。雨水丰沛的年份,河水常常会溢出河道,泛滥成灾。大禹的父亲鲧经过九年治河未能成功,被处死。大禹继续带领人民,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沣河河道向北取直打通,消除了弯道,缩短了河道,使河水能够顺畅入渭,消除了水患。大禹治水开启了兴水利、惠民生的先河。所以诗经《大雅》赞道:“沣水东注,维禹之绩”(沣水向东注入渭河,这都是大禹的功绩呀)。如今在沣河流域的鄠邑区,还有个“三过庄”,据说就是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
三千多年前,中华文明进入文字编年的信史时代。文史记载,周太王古公亶父自彬入岐。居岐97年后,周太王之孙姬昌立为文王。文王去岐入丰,在今天沣河西岸的马王街道建立丰邑。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以后,又在沣河东岸今天的斗门街道辖区,建立了镐京,丰邑继续使用称丰京。
这就是著名的“一都双城”的丰镐二京。两京城隔河相望。而实际上两京相距不过十里,过一座桥而已,就是同一座城的两个不同的功能区域。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天子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称丰镐。
丰镐二京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政治地域概念——“京都”、“京城”的诞生。丰镐是西周王朝的中心,也是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城市。从公元前12世纪一直到公元前770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奔为止的350年时间里,丰镐作为西周的都城,始终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秦汉时期,沣河仍然是重要的战略屏障和文化重地。秦汉隋的都城,都在沣河下游与渭河连接处。今天斗门街道的东马坊村所发现的秦废丘城遗址,曾是秦末项羽所封雍王章邯的都城,于汉高祖二年被樊哙引水灌城,城破,章邯自杀。2千多年来废丘城凭空消失,成为一桩迷案。直至2018年西安修地铁5号线意外发现,这里就是秦废丘城遗址,也就是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的都城犬丘城。这个遗址的发现,破解了人们一直以来对于史书记载的犬丘城在渭河北岸的兴平的疑问。
沣河丰沛的水源,注定它永远不会寂寞。汉武帝在沣河东岸挖出巨大的昆明湖,训练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大规模的中央水军,一举收服了昆明诸部,从此西南重归华夏版图。
在汉武帝挖昆明湖的过程中,又引出了一个悬了二千多年的悬疑案“昆池劫灰”(参考本头条号原创文章《一个昆明池,半部华夏史》)。这个悬案经过东方朔和拉法兰俩位神人跨越二百余年的接力忽悠,让历朝历代的帝王和国人两千多年来牵肠挂肚。
而2023年3月至9月的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桩悬了两千多年的惊天疑案。考古科学终结了这桩玄学迷案,证实它是史前文明的重要遗址,是夏朝时期关中地区的中心聚邑,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大量的文物,一下子把今天的我们,与四千多年前刀耕火种的祖先们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沣河还是《诗经》的重要诞生地,其中许多诗篇描绘了沣河及两岸的风土人情,如《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则记载了沣河与周朝紧密相连的历史。
据考证,诗经中仅雅、颂两部分就有132首诗歌作于沣河之滨,占整个《诗经的》43%。
今天,在国家新型城镇建设和产城一体发展的背景下,沣河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的新区域。沣河两岸已经建成全流域湿地公园,沿岸休闲步道,林草覆盖面积9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和户外休闲胜地。
在五千年的文明变迁中,沣河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也见证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沣河这个在末世战乱中被战争狂人用来杀人屠城的凶手,如今幸逢盛世,水清河晏,静流无声。沿岸错落有序的文化主题公园,将沣河五千年充满传奇色彩的绚烂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现着,诉说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