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红
我站在故乡的搭岭古村村前瞭望,古村建于岭上,四面环山,山岭相连,让我领悟了“搭岭”的来历。她犹如一坛陈年老酒,藏在临淄西南山区金山镇的深山里,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这里灵山秀水,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夜不闭户,是真真正正的世外桃源。
走进搭岭古村,游走在石街石巷里,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世界,感受到了历史的文化底蕴。她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展示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山村一直保持着最原始、最完整的古朴风貌。基于这里多山,山上多石多树,人们便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这一天然恩赐。石板路、石台阶、石井、石凳、石院墙、石房子……所有房屋全由青石垒砌,除了房梁用木头搭建以外,其他的原料一概都用石头,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从基石到屋顶找不到一块砖,看不到一块土坯。石头做成的干垒墙,无需水泥灌浆勾缝,就那样很自然地堆叠在一起,浑然天成,经风沐雨几百年如今依然安然无恙。也正是这一面面老石墙,一条条老石巷,一座座老石房,成就了今日之风景,散发着昨日之风情。
街道边古老的十八磨盘,被岁月磨薄了的一个个石磨,它们静静地躺在街边,像是村中那几百年古树的年龄,记载着无法言说的酸甜苦辣,经历过的风雨沧桑。我想,每一个看到磨盘的人,一股怀旧的情绪都会涌上心头。北方的乡村不缺石磨,这些石磨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也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如今的农村早已不是过去的穷乡僻壤了,山村中的人们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物质极大丰富,现机制磨的使用代替了原有的石磨,石磨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一种文物,也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部分。听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垃圾场,后来村里有磨盘的人家,都把自家的磨盘贡献出来,别出心裁地用磨盘做成了护栏,护栏后面是一丛丛鲜艳的花儿,路边的排水道也被做成了滑梯的形状,看起来又美观又干净又整洁。
村中有一条东西的古老街道,始建于明朝,两边的青石门楼古朴沧桑,在诉说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看到这些门楼,如同时光隧道,将人们带回过去的岁月,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也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让人心生敬畏与敬意。当街有一棵六百多年的老槐树,树皮粗糙而质朴,虽然树干已经中空,但树冠依然枝繁叶茂,焕发着勃勃生机。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岁月的绵延,它更是一位智慧老人,静静地守候着岁月的流转,微风中它仿佛在轻声诉说着人们在过往时光里的故事。在它的树荫下,人们或聚或散,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几百年的古槐,它见证了古村的历史和人们的情感,也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回忆。小巷深处,路旁的石头墙非常有特色,墙体是由不规则的石头垒砌的,墙顶端的碎石块并没有像墙体那样垒砌和固定,看起来不是很结实。如果触动到这些石块,它们可能会掉落下来。金山镇的一个文友笑着告诉我们,说墙上面之所以堆这些碎石块,目的是用来防盗的,如果有小偷或者盗贼想要爬墙进入院内,石墙顶端这些没有垒砌起来的石块就会掉落下来,发出很响的声音,这样就会把院内的屋主人惊动,主人便会立刻出来查看。这墙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做“响墙”。原来如此。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聪明智慧。
小村的房子大都保留着明代古村落风貌,是一座宁静质朴的石头山村。石头房民宿,完全复原了百年前搭岭村的原始风貌。就地取材的石墙石院石头街道,散发着浓浓的传统山村气息,走在其中有恍如隔世之感,一个旧时期的生活模式在这里定格和延续。在一家石头房民俗大院里,青黑色石板铺设的农家院,质朴,素净,每走一步都感觉到来自大地的那种坚实。院子很大,六间石头房,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是一个大户人家。走进正屋,屋内摆设的那些陈年的老物件儿,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大都有了一层厚厚的包浆,倍显古老与亲切。老物件全是降红色的,有条几、八仙桌、太师椅、饭橱、风箱……屋门口右边那个降红色的衣柜,虽有些褪色,但上面镶嵌着的精致雕花仍清晰可见,这应该是太太奶奶陪嫁的嫁妆。墙上还挂着太太爷爷用过的算盘,条几上放着太太爷爷用过的烟斗和太太奶奶用过的小针线笸箩。暮色四合的时候是山村最美的时候,温馨的灯光映着雕花的木窗,我仿佛看见,太太奶奶坐在桌子的左边认真地做着针线活,太太爷爷坐在右边的太师椅上,一边抽着烟袋,一边熟练地打着算盘,算计着这一年的收成,然后向太太奶奶汇报着,太太奶奶的脸上溢满着幸福的笑容。
沿着青黑色的石海下行,我们可以尽情欣赏美丽的石海。一块块石头奇形怪状,“天狗望月”“狗熊捕食”“大象匍匐”“老虎下山”……这些错落有致的山石,不知道它们有上千年还是上万年的历史,它们经过时光的雕刻和岁月的洗礼,演变成一幅平静而又生动的画卷,显得格外古朴。不管是石块的大小,还是它的整体气质都会让人由衷地佩服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
在搭岭村各色的美景中,最耀眼的是石海中呈北斗七星排列的北斗七星古井群。据村史记载,明朝从山西枣强县迁过来的李姓家族,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周朝的古井,便在此建村。每口古井都是用青石垒砌,石头从下到上层层垒起,清清的井水倒映出蓝天白云,神奇的是数百年来竟不曾干涸。每口古井的井口直径大约有一米多,四周铺着青石,青石油光瓦亮。古井前面的打水道,那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青石、一级级的石台阶,是古人们用勤劳的双手一块块铺设的。他们的双脚在石头上磨出来的痕迹,被踩得非常光滑的道路,都可以感受到古人如何在这崎岖不平的山上取水的历程。我们能想象到他们挑着水桶,吃力地一步一步走在这石阶上的艰辛。说起打水,搭岭村的村书记告诉我们,从前村民们来这里打水,因为古井每年五月出水量就会达到低谷,村民们来打水都要排队。各家各户就都把自己家的水桶有秩序地排在井台上,排成一条长龙。轮到谁家取完水后,无论下家取水人住得有多远都要通知来取水。这种用水桶排队取水的方式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体现了山村人的真诚、实在、善良和敦厚。古井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吃水再也不需要肩挑背扛。古井已完成历史使命。曾经承载着全村人畜用水的古井,虽然淡出人们的生活,成为历史,但一口古井就是一枝文化艺术的奇葩,就是镌刻在血脉中的一段历史记忆。数百年过去了,这里的古井依然汩汩流淌,流淌成一首岁月的长歌,守望着山村悠悠的岁月。它仍完整地保留在那里,成为留得住的乡愁,也成为山村最美的风景之一。
这里的美食也是令人垂涎欲滴。太多太多美食了,都是山里农家院和山上土生土长的食材,绝对纯绿色,纯天然,零污染,暖胃养身又养心。尤其是当地的特色小吃,边河脆桃、边河年糕等边河特色农产品,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山地种出来的小米,黏度大,而且特别浓香。如果赶上小米收获的秋季来山村游玩,你还可以观赏到山里人磨小米的过程,那是再好不过了。在山村的餐馆里还可以品尝到当地农民自己种的正宗农家菜,用柴草和大铁锅做出来的饭菜,用新鲜的蔬菜烹制而成,味道非常鲜美,让你找回儿时的记忆,乐不思归。
在这里不但能玩、能住、能吃、能购,还可以在夏、秋季节去南山采摘,去天堂寨运动休闲,去袁上欣赏竹林。郁郁葱葱的翠竹,芊芊青翠欲滴,秀逸有神韵,纤细又柔美,绿色层叠,那密匝匝的竹叶被风儿吹得阵阵声响,在金色的阳光下,它荧荧闪烁,翻动着一片绿的希望。
在村委前边的潜龙湾前,凑巧碰到几个在临淄城住的老邻居,她们听说搭岭村已经成为央视六套电影《鸽子起舞》的拍摄地,2021年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便开车过来看看。她们对空气清新的搭岭石头古村赞叹不已,打算在清爽舒适的石头房里住一宿,一边吃着地道的农家菜,喝着啤酒,吹着山风,一边观赏星月,尽情享受远离城市的宁静。
山村静谧而古朴,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岁月的痕迹和沧桑的韵味,一路走过,一路感动;这里山环水绕,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处处透着山村的闲适和宁静。村民们生活简朴,过着和谐而安详的生活,他们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满足和幸福。他们依靠农耕为生,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体现了山村人的纯朴和善良。清晨,村民们清早起床,走进田间,耕种着自己的土地。傍晚,回到家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家种植的农产品,聊着天,笑声不断。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大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共生,这种和谐让我们感到无比舒适和安心。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让我们得以沉浸在这份美好的“搭岭”情怀中,久久不愿离去。
崔玉红的简介:山东淄博临淄人,山东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非常关注》《青海湖》《辽河》《海外文摘》《散文选刊》《齐鲁晚报》《扬子晚报》《》《》等50多家报刊杂志。已出版散文集《有树的院子》,著有长篇小说《腊梅花开》。
壹点号 月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