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岛形似大雁,卧于湘江中流,长2公里左右,宽200多米,沙滩面积25亩,东面水域宽300米,西面水域宽500米。东洲岛是古衡阳八景之一,并与岳阳君山、长沙橘子洲并称湘江流域3大洲。
衡阳市街图(衡州)来源《1928湖南分县详图》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摸鱼儿·东洲桃浪,潇湘小八景词之三》,原文收录于《王夫之全集》)
"东洲桃浪",为衡阳八景之一。但洲上自古至今,桃树不多,曷以有桃浪?《清泉县志.地理志》称:"湘水中有洲,双流夹之,其下石矶槎壶,春涨时,波纹如花片飘泛,阳光相映,形似桃浪。"
洲上古木蔽天,绿茵铺地,翠竹成林。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刘稳因病归衡,建"龙雁书院于雁峰山麓,自号龙雁山樵,讲学其间。后因学子甚众,复觅东洲胜地,构精舍于祖师殿侧,作为著书讲学别墅,日坐其中,潇然尘埃之外。他在此著述甚多,付梓者有《易经析表》、《全楚会录》、《芝城会录》、《衡湘条封)、《紫园草》、《南园草》等十余种。
湘水,源出广西兴安县海阳山,流经永州北,去城十里,至湘口,潇水合流,经衡州东北入长沙,环城而下入洞庭。志曰:水自海阳山西北流,至分水岭为二流,流而南者曰漓,流而北者曰湘,有灌水会焉,在永州合潇水曰潇湘,在衡阳合蒸水曰蒸湘,在沅江合流曰沅湘,会四水以达洞庭。
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 1603年),神宗封第七子朱常瀛为桂王。天启七年(1627年)桂王就藩衡州,鸠工于城内兴建桂王府,宫殿巍岘,金碧辉煌。衡州遂改称桂王国。桂王为了追求奢侈的生活,将北门外桃花冲辟建花园,作为冬日狩猎之地;择东洲建造万圣宫,殿宇宏整,并铸布袋罗汉铜像供奉,作为夏日避暑之地。不料好景不长,崇祯十六年(1643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率军攻人衡州,桂王逃往广西苍梧(次年死于此),桂王府被焚,幸东洲万圣宫安然无恙。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其时衡阳县析东南乡建清泉县(今衡南县)。清泉县贡生蒋一批兄弟在县知事江恂的支持下,遵父蒋文诱(庠生)遗命,捐银300两,将万圣宫改建为东洲书院(又名清泉书院),并将家产荷叶塘、谭家冲、祖师塘、葛毛冲等处的水田共76亩3分(年收租谷78石7斗),大小水塘12口,庄房两所以及山地全部捐献书院,作为常年教育经费。该书院培养不少成名人才,影响极大。次年,印有白沙洲乾隆丙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丁一焘,雍正丙午举人、郴州学正丁一炬捐资修建白沙书院(今丁家牌楼市党校处),与东洲书院对峙,倡衡阳教育之隆。
清同治年间,彭玉麟为阐扬王船山学术思想,捐资建船山书院于南门船山祠,后迁东洲,改东洲书院为船山书院,聘湘潭名儒王湘绮主讲十有余年,王氏回籍后,由衡阳人杨柏秀(杨柴)、夏彝恪等人负责书院诸事。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名为船山国学院,由衡阳人,全国书画家曾熙任院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七月,经教育部令准立案,船山国学院正式改办为船山大学,曾熙任校长,杨荣为主办,7月19日在长沙《大公报》刊登招生简章,8月11日至15日,分别在长沙、衡阳招文科生120名。
曾熙(1858-1930),字子缉,晚年自号农髯,衡阳县人。清末主讲石鼓书院。其书法造诣极深,被尊为“农髯体”,墨画也称绝一时,大师张大千为其高徒。
不久,曾熙辞去校长职,由衡阳督军唐生智推荐东安同乡雷孟强继任校长。终因经费不足,兼之大革命失败后,形势逆转,船山大学只办了两年结束,遂于民国十六年秋改为船山初级中学。雷孟祥以为由大学校长跌为初级中学校长,有报身份,便在校内添办一所性质完全不同的高级农校,以致造成经费拮据,师生不满。雷自觉弄巧成拙,遂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高农改为普高,船山遂变为一所完全中学。时值抗日战争,衡阳常遭敌机轰炸,船山中学迁至衡南采江西山之唐家祠堂和憩山之欧家祠堂开课。
船山中学迁走后,但东洲这块宝地并未成为真空。是年冬,原长沙衡光工艺厂厂长、中共地下党员杨克波由沅陵监狱逃至衡阳,在开明人士陈芸田(原省人大副主任)的资助下,集资20万元,购置毛巾机3台、梳纱机2台、牵纱机、弹花机、毛毯机、压平机、染纱机各1台,于东洲购买竹林地建简易厂房,连同东洲书院房舍,建成中州棉织厂,招工人40余人,生产风字牌菲菲毛巾和毛毯,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厂长杨克波,技师杨子亭(中共党员),下设经理、工务、营业、会计组,该厂无论厂长、技师、职员和工人,工资一律平等。
生产的菲菲毛巾商标经杨克波精心设计,为一菱形反法西斯图案。产品质量好,价格低,深受市民和湘南农村千家万户的青睐,并远销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九月,杨克波又被衡阳警备司令部的特务绑架入狱。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不久因病逝世。日寇侵衡前夕,该厂辗转迁篮田、湘潭等地。光复后,该厂迁至长沙,仍生产菲菲毛巾,即今长沙毛巾厂。
抗日战争胜利后,船山中学复迁回东洲,先后有魏业坤、谢晓钟、罗晴川任校长,衡阳解放前夕,1949年4月18日,船山中学全体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制造的南京"四.一"惨案和岳阳"四.一三"惨案,曾举行罢课和绝食斗争,衡阳《中华时报》和《力报》除刊登该校罢课、绝食消息外,还全文刊登了该校学生会的《快邮代电》。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衡阳文史资料》、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1928湖南分县详图》、个人收藏,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