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北东方红水库游玩的时候,站在大坝上驻足远眺,发现清溪河北岸的高崖半壁之间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石洞,令我十分好奇。
用手机镜头拉近放大了看,洞口边缘非常工整,下方凿有层层石梯,明显是人工开凿的洞窟,是土匪洞?避难洞?还是另有其用,究竟是什么人,会在如此险峻的地方,开辟这样一个洞口,我心中满了疑惑。
就在这时,一位叼着叶子烟的老大爷缓步走来。我连忙上前打听,方才弄清缘由,原来这石洞是旧时仁睦当地的大地主董二棒所凿。他凿洞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在匪乱四起时避险藏身,其二便是用来存放家中的金银财宝。
一听有金银财宝,我便来劲了,又向老大爷追问,石洞里是否还遗留着什么东西。老大爷坦言,他自己也从未进去过,看来要弄清情况,只能亲自去一趟了。
向老大爷详细打听了进入石洞的路线,确认清楚后,便立刻动身前往。
按大爷的描述,首先得穿过大坝,接着翻过前面的山脊找到那棵老槐树,最后从老槐树旁边的小道穿插到岩壁下方,这样就离石洞不远了。
大坝上关于东方红水库的介绍
过了大坝很快就找到了山脊小道入口
来到山脊最高点,也是石洞的正上方位置,朋友谭哥想抄近道,于是冒险去悬崖边探头查看,结果发现崖壁陡峭光滑,毫无借力之处 ,很明显,没有绳索和专业下降装备辅助,根本无法从这里下去。
过了山脊,来到大坝对面,按照老大爷的描述,搜索了半天也没看到老槐树,更没找到那条小路,估计通往石洞小路早已被蒿草湮没。
没办法,只好先下来河边,再伺机靠近岩壁。
往大坝方向回走了一段,我感觉差不多到了与石洞齐平的位置,就开始一路向上野穿了。
好在野穿线路不长,但这一路的荆棘,身上也被扎破了不少口子。
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总算到了石洞下方,这趟路,算是成功了一半。我抬头目测了下,石洞离地面足有十五米高。心里不由暗道,这个董二棒,为了防身,可真是费尽心机,不光把石洞建得这么高,连往上走的梯子都特意留得这么窄,估摸着也就十五公分宽,刚够人勉强落脚。
我四肢并用踩着石梯,小心翼翼的往上爬去。
我天真的认为这石梯能直通洞口,结果梯子的尽头竟然是个半米宽的平台,傻眼儿了,这个位置再往上就是光秃秃的岩壁,离洞口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下我可犯难了,心想,这个董二棒真的机关算尽。
平台离地面的高度约为8米,朋友胖虎因体重太大,决定在下方留守。
好在唐哥练过攀岩,身手敏捷的他顺着一旁的岩缝,居然爬了上去,上去后用绳索做了个保护,就这样,我也顺利的爬到了第二个平台。
第二层平台悬在离地面约十五米的半空,恐高的我刚站上去,一阵眩晕感就涌了上来,心也跟着怦怦直跳,实在让人胆战心惊。每往前行一步,我都得死死盯着脚下,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生怕出半点差错。说真的,这地方太危险了,大伙可千万不要模仿!有句话叫“好奇害死猫”。
这就是在大坝上远远看到的那段石梯,位于洞口下方,并没有和地面做连接,正是这段石梯让我产生了进洞很简单的错觉。
近看洞口是这样的,旁边的小孔是木质构件的支撑点,石梯旁还挖了一条排水槽。
我连滚带爬好不容易进入石洞内。
裤子也被刮破了。
环目四望,这石洞远比预想中开阔,粗略估量,面积足有二十多个平方,足以容纳多人在里面活动。
找了一圈,虽然没看到金银财宝,但是洞内还是有一些细节可看的。
角落里的蓄水池,渗入洞壁的水通过墙上的凹槽流入蓄水池中,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排烟孔,这是生火做饭的地方。
从排烟孔看东方红水库
墙上有多个对称的方形孔槽,这是木质结构的支撑点。
石孔上方有字“唐亁、唐圆熙到此一游”不知道你俩能不能看到这篇推文,下次请不要在文物上面乱刻乱画哟。
顶上这个石缝,像是故意开凿的,难道是董二棒藏私房钱的地方?
我说这董二棒可真会挑选地方,这里不光风景极佳,而且易守难攻,一旦遇上匪患横行是时期,只需提前囤够粮食和水,在洞里安稳待上个一年半载,完全不成问题。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坐在这里,还是有几分紧张,毕竟这么高。
不得不说,要在这陡峭的悬崖半壁间开凿出如此大的石洞,绝非易事,其间投入的人力之多、财力之巨,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董二棒具有雄厚的实力。关于这个大地主董二棒,究竟在仁睦滩当地是个怎样的人物,除了凿石洞,还有哪些具体事迹?如果有朋友了解这段过往,或是手头有相关的民间传说、地方记载,麻烦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一下,非常感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