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吴刚
11月12日,重庆半山崖线鹅岭栈桥正式开放首日,人气爆棚。这条全长460米的“悬崖飘带”,31根立柱精准落位在陡峭崖壁间,俯瞰嘉陵江和李子坝单轨穿楼的独特视角,让游客趋之若鹜。
不过,鹅岭栈桥的意义,远不止多了一个网红打卡点,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重庆两江四岸旅游的未来图景。
重庆旅游的核心在两江四岸。解放碑—洪崖洞商业霓虹、南山夜景、江北嘴的现代CBD、朝天门的两江汇流,每个景点都足够精彩,却像散落的珍珠,游客往往靠车船“跳岛式”穿梭,累且碎片化。鹅岭栈桥串联鹅岭公园与佛图关公园,提供了破解之道,即用栈道和步道“织网”,让景点从孤岛变链条。
这种串联在平原城市或许多余,景点平面分布,地铁公交已够用。但重庆是立体山城,崖壁、江河、高差交织,恰恰为栈道提供了天然舞台。正如鹅岭栈桥的设计师所言,在高压线穿越、轨道交通保护、地灾防控等多重约束下,通过精密论证“挤”出最优线路。这种“柔性选线”思维,正是两江四岸急需的,简单说,就是不粗暴地用高架直连,而是顺应山城肌理,在江崖之间找到那条既安全又诗意的曲线。
鹅岭栈桥另一个迷人之处,在于它本身就成了景点。架空高度16至30米,十余处观景平台让游客既能远眺“显山露水”的天际线,又能近观江水奔流。钢格栅镂空防风、透水混凝土生态铺装、螺旋处的喷雾系统,让这条栈桥实现了“景中有桥,桥亦是景”。
这给两江四岸带来的启示是:串联不能只求高效,更要创造新的观赏视角。重庆的立体地貌决定了,同一个景点从不同高度、角度看,完全是不同的风景。如果能参照鹅岭模式,在滨江步道上增设崖边观景台,在跨江节点处打造“空中+水岸”双重视角,两江四岸就不再只是江边走走看看,而是一场层次丰富的立体探险。
试想一下,你从渝中洪崖洞步道起步,沿江滨步道前行到朝天门,可以近距离感受两江汇流的壮阔,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的长江水激流撞击,形成“夹马水”景观。然后通过长江索道飞渡到南岸,从空中回望刚才走过的路,这种多维度体验,是平面城市无法复制的山城魅力。
鹅岭栈桥火了,本质上是重庆立体山城魅力的又一次爆发。它启示我们:两江四岸的未来,不仅仅在于多几座桥多几条路,也在于用栈道和步道编织一张“慢行之网”,让游客从“赶场式观光”变为“沉浸式漫游”,让景点从“碎片化孤岛”变为“有机生命链”。当崖线飘带越飘越长,串珠成链的那一天,重庆两江四岸将不仅是中国最美的山城江景,或许更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立体慢行天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