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从化全境的流溪河奔袭百里,流入珠江、汇入大海,绘成山水相连、山海跨越的大湾区壮丽图景,滋养了2290平方公里的沃土,也孕育了丰富的自然生态与璀璨文化。区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推出《源起流溪 奋进从化——“流溪河文化”系列报道》,围绕流溪河及其支流的人、物、景,结合绿色资源、非遗文化以及代表性丰富物产等内容,深入挖掘流溪河文化,讲好流溪河故事,助力打造城市品牌影响力,共建人文美好湾区。
三江汇聚秀塔美,流溪河畔稻花香。
初冬时节,从化风云岭脚下一望无际的稻田又翻起金色稻浪。这里是艾米农业产业园,坐落于三江汇聚的肥沃土地。她恰似一颗温润的明珠,既传承着流溪河千年农耕文脉,又闪耀着现代农业的科技光芒。这座融合了生态之美、科技之力与人文之韵的田园小镇,正以稻浪为笔、溪声为墨,书写着流溪河畔的新篇章。“流溪河文化”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站,我们走进艾米农业产业园,感受这幅地处城区之心的田园画卷。

在艾米农业产业园的东南面,有一座名为豸岭的小山岗,它是风云岭的余脉。西面的黎塘河、东面的小海河与中部的流溪河在山脚交汇,呈现三江汇聚之势。早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知县张德春就在豸岭之上修建一座砖石结构的塔,叫水口塔或文隆塔。古人选址于此,正是看中了三河交汇的“水口”格局,认为建塔可以“镇守河山、凝聚灵气”,祈求流溪河水安澜无恙、农耕丰收。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知县郭遇熙重修水口塔,建成七层,更名为“文峰塔”,寄托着振兴地方文教、人才辈出的美好愿景。塔旁还修了一座天妃宫。文峰塔与流溪河相映成趣,成为“从化六景”之一的“豸岭塔影”。郭遇熙曾作《豸角塔影》,留下“文笔峰尖空屼起,山城睥睨倚云看”的赞美诗句,正是这一秀美风景的写照。

历经百年风雨后,文峰塔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日军军机轰炸损毁。直至1993年,从化县于原址重建文峰塔。新塔采用现代水泥框架结构,塔檐装饰青色琉璃瓦。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以八角九层的形制呼应“八方来运、久久兴盛”的吉祥寓意。增设的旋转楼梯与观景台,让登高者可将流溪河全景尽收眼底。而塔下,则建有一座蓝田古庙。1995年,文峰塔列为从化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与流溪河相依相伴四百余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也与艾米农业产业园共同构成了“塔影映稻浪,溪声润田园”的人文景观。

风云岭山脚下,黎塘河纵贯而过,一河两岸是广阔的稻田,为街口街团星村属地。2014年10月,艾米农场在这里诞生。她是流溪河滋养下从化农耕文明的自然延续,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产业园总占地450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000亩。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独特的地理格局让这里既有“山气日夕佳”的静谧,又不失“城郭望炊烟”的烟火气。

从风云岭森林公园绿道沿着流溪河支流黎塘河步入园区,现代都市的喧嚣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稻田的青翠与开阔。渠网纵横如银带,机耕道蜿蜒似脉络,构成了“一面城市,一面乡村”的独特景观。作为从化区委、区政府指导下,街口街与艾米集团携手打造的重点项目,这里不仅是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号召的实践基地,更是探索“乡村增绿、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发展模式的孵化摇篮,先后荣获首批“广州市农业公园”“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等称号,成为从化向外界展示现代农业魅力的重要窗口。

追溯这片土地的农耕历史,流溪河浇灌的这片平原,明清时期便是从化重要的产粮区。据史料记载,明代从化设县后,这里就建成一条叫“阁老圳”的灌渠,滋养广阔的农田。这里的先民便“引水为渠,垦荒种稻”,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培育出颗粒饱满、香气浓郁的优质稻米,成为供给广州城的重要粮仓。那时的稻作没有先进的技术,仅依靠刀耕火种、牛犁耕种,却有着最朴素的生态智慧——先民们遵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节律,利用流溪河的活水灌溉,让这片沃土在数百年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产力。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耕理念,如今被艾米农业产业园一脉相承,并赋予了现代科技的诠释,让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自2014年至今的十一载春秋,艾米农业产业园始终坚守自然生态种植的初心,将昔日闲置荒芜的农田,雕琢成乡村自然生态圈的鲜活样本,成为流溪河沿岸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共生的典范。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艾米农业产业园以“粤港澳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特色小镇”为总体定位,奏响了科技赋能农耕的时代强音。园区以5G数字农田为核心突破口,为从化稻田插上AI智能“芯片”,对传统稻田进行全方位生态智能升级:无人机精准完成灌溉、施肥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田间万物互联,大数据平台智能预判病虫害……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既守住了流溪河赋予的绿色本底,又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品质,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深秋的艾米农业产业园,是流溪河馈赠给从化的最美画卷。此时的稻田褪去盛夏的翠绿,换上沉甸甸的金黄。沿着木栈道漫步田间,身旁是低垂的稻穗,远处的风云岭层林尽染,流溪河支流如丝带般缠绕其间,构成了一幅“稻浪连天际,溪声伴鸟鸣”的诗意图景。这份独有的田园之美,不仅吸引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更让产业园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网红田园”,成为人们逃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的心灵栖息地。

美景背后,是艾米农业产业园创新的运营模式。园区构建了“农业+科技+文旅+文创”的多元业态,并与周边村落联动,吸纳当地村民参与稻田管理、餐饮服务等工作,让农民从土地的经营者转变为产业的受益者,实现了“一亩稻田,多重收益”的良性循环。
流溪河水悠悠,滋养着从化的土地,也孕育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艾米农业产业园的崛起,既是对这片土地农耕传统的传承,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践行,它让流溪河文化不再仅仅停留在历史记载与文人吟咏中,而是转化为可感、可触、可体验的生活场景与产业动能。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流溪河文化的多元内涵:它是文峰塔承载的文脉传承,是稻田里孕育的农耕智慧,是科技赋能的创新活力,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

流溪不息,文脉绵长;稻浪翻滚,未来可期。在流溪河的滋养下,艾米农业产业园必将继续书写生态与发展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篇章,让流溪河文化在大湾区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字:黄颖瑶 余伟文 陈育妤
图片:李晓彤 刘骏杰
编辑:利文婷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