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李老师到城南逛公园,除了长安公园,还去了“网红”樊川公园。李老师回来后就写了一篇《樊川觅诗》,而我迟迟没有下笔,觉得这里要写的东西很多,不知从何写起。
少陵原上望南山
樊川是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塬之间由潏河“切割”而成的一片平川,北临西安、南依终南、西接鄠邑、东靠少陵神禾诸塬。汉高祖刘邦曾将这条川道封给曾在鸿门宴上立功的舞阳侯樊哙,于是称樊川。其实,樊川得名可能更早,西周宣王时,大将军仲山甫平殷商后人樊国之乱有功,周宣王封仲山甫采邑于樊,且迁古樊国民于此地。秦时称神禾原北坡以下为樊乡。我当“驴友”时多次经过樊川古道,也曾一人多次寻访过樊川的古迹名胜。
西边能看到圭峰山
樊川自汉唐起就是城南胜景,素有“小江南”之称,韦曲、王曲、杜曲、章曲、黄曲“城南五曲”,王公贵人游玩之地。诗圣杜甫吟道:“杜曲花光浓似酒,少陵春色苦于人。”“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元代李好文《长安志图》赞曰:“仰终南之云物,俯潏水之清湍,乔木隐天,修竹蔽日,真天下之奇处,关中之绝景也。”在揽月阁附近的观景台上,这种景象还能看见。
潏河流处皆绿色
这里的韦曲、杜曲都是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文化积淀深厚。唐代以来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据《新唐书》中记载,韦家和杜家先后各自有17个和12个人被拜任为宰相。韦方质、韦思谦等都是刚正不阿之人。唐中宗韦皇后就出自城南韦曲,各类宫斗戏的影视作品中,则是毁誉参半,甚至有谋杀亲夫之嫌。杜如晦,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杜黄裳为相时,打击藩镇,奠定“元和中兴”基础。
牛头寺与杜公祠
唐代此地寺院众多。著名的樊川八大寺,兴教寺、兴国寺、观音寺、洪福寺、华严寺、禅经寺、牛头寺,法疃寺。我到牛头寺,听僧人讲解寺名来历,一说此寺形状宛如牛头,另一说则是有个牛头禅师而得名。华严寺其实全称为华严大寺,我到著名的双塔,看见功德箱均设有二维码,看来现代文明无孔不入。兴教寺,全称护国兴教寺,玄奘法师长眠于此,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留下了不少感慨。道家胜地有淳凤观、绝龙岭太师洞,还有王曲的“十三省总城隍庙”。十三省总城隍庙庙小广场大,听说庙会很热闹。
俯瞰樊川公园
杜甫、杜牧、岑参、孟郊、韩愈、刘禹锡或在这儿出生,或在这儿长住。杜甫号樊川野老,少陵原上还有明代修建的杜公祠,是窑洞式院落,珍藏有杜甫手迹碑,可惜我没找见。不过有大量现代名家的书法碑刻,值得一看。杜牧号樊川翁、樊川居士,更有作品《樊川集》。名人名诗,造就了不少长安名村。唐中书令杜正伦居于下杜,就是现在的太乙宫新街北村。唐玄宗时附马郑潜耀居郑谷庄,今为杜曲小江村,后来诗人郑谷所居,又称郑谷庄。唐昭宗时宰相韩偓居住的韩偓村,现为杜曲岳村。杜牧生活过瓜州村,现仍叫韦曲瓜州村。郭子仪部将何昌期驻军的何家营,城中村人气很旺。还有柳青创作《创业史》的皇甫村,现代农业文化的唐村、“人面桃花”发生地桃溪堡等等,值得一一寻访。
长安钢厂大门
樊川过去工业发达。现在,还有蝴蝶表厂、表壳厂,长钢厂、水泥厂、618风雷厂等工业遗迹,见证着历史的变革。工业文明迟早会被新的文明所代替,而历史和文化的长河,如同60多公里的潏河一样,可能要延续得更远一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