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美国,作为全球公认的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是很多中国游客心中的“远方标杆”——好莱坞电影里的摩天大楼、美剧里的精致街区、网络上流传的“美式自由”,让无数人在出发前充满美好幻想。可奇怪的是,越来越多中国游客亲身踏足美国后,却纷纷表示“落差太大”、“很失望”。这份“想象与现实的割裂”,到底藏着哪些原因?
1、城市面貌:除了CBD,竟像“中国小县城”?
很多中国游客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或许都来自纽约曼哈顿、洛杉矶Downtown这些顶尖CBD——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灯火辉煌的街道充满都市感。可一旦走出这些核心区域,画风就彻底变了:美国大多数城市的建筑都以低矮的house(独栋住宅)或两层小楼为主,墙面斑驳、屋顶陈旧,甚至有些街道的路面都坑坑洼洼,没有想象中“发达国家”的精致感。
有中国游客调侃:“除了少数几个市中心,美国很多地方看起来还不如中国的县城规整。”要知道,中国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飞快,哪怕是三四线城市,也有宽阔的马路、崭新的楼房和规整的绿化,这种“基建差距”,让习惯了国内整洁市容的中国游客,刚到美国就感受到强烈的心理落差。
2、街道环境:涂鸦、垃圾与流浪汉,安全感骤降
更让中国游客失望的是美国的街道环境。在很多城市的非核心区域,墙上随处可见乱七八糟的涂鸦——有的是无意义的线条,有的是晦涩的文字,原本干净的墙面被涂得面目全非;路边的垃圾桶常常塞满垃圾,甚至有废弃的包装袋、饮料瓶散落在人行道上,散发着异味。
最让人没有安全感的,还有随处可见的流浪汉。他们或蜷缩在地铁站入口,或躺在公园的长椅上,有的甚至会在街头游荡、乞讨,尤其是在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的部分区域,这种场景格外常见。有游客分享:“白天走在僻静的小巷里都觉得心慌,晚上更是不敢出门,生怕遇到危险,这和想象中‘安全、有序’的美国完全不一样。”
3、公共交通:落后又随意,游客直呼“不省心”
美国人“人人有车”的生活方式,也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落后”,这让习惯了国内便捷出行的中国游客很不适应。哪怕是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地铁线路也远不如北京、上海密集,很多景点之间需要换乘多次,甚至要搭配公交才能到达。
更让人吐槽的是地铁站的环境:没有宽敞明亮的大厅,站台狭窄又昏暗,墙壁上满是划痕和污渍,轨道旁还堆积着灰尘;配套设施也很老旧,电梯经常故障,无障碍设施更是不完善。还有让游客担心的是“无安检”政策——进入地铁站不用过安检,任何人都能随意进出,难怪有中国游客表示:“每次进地铁站都提心吊胆,总担心会有危险,不像国内安检严格,让人踏实。”
4、手机信号:地下直接“失联”,遇事手足无措
在通信发达的今天,美国的手机信号也让中国游客大跌眼镜。很多游客发现,只要进入地下通道、隧道,手机就会直接没信号;地铁里更是“重灾区”,不管是哪家运营商,在地铁行驶过程中基本都是“无服务”状态。
“万一在地铁里遇到紧急情况,想打电话求助都打不通,真的会手足无措。”有中国游客吐槽道。要知道,中国的地铁、地下通道基本都实现了信号全覆盖,哪怕在偏远地区,手机通信也能保障,这种“通信差距”,也让美国的“发达形象”在游客心中打了折扣。
其实,中国游客对美国的“失望”,本质上是“认知偏差”与“生活习惯差异”共同导致的:我们习惯了国内“集中力量办大事”带来的基建优势、整洁市容和便捷服务,而美国的发展模式更注重“个体自由”,在公共设施、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和标准,和中国有很大不同。加上好莱坞电影、网络信息的“美化”,让大家对美国形成了过高的期待,亲身经历后自然会觉得落差巨大。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