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了曹操地下运兵道后,我们去亳州的最后一站花戏楼。
花戏楼
想到停车难,于是把车继续停在谯城中学,几个人骑哈啰前往花戏楼。
南京巷
秋风微扬,细雨淋漓,骑行在亳州的街道上没有一丝陌生感。不知不觉间骑入的小巷恍然穿越到了古代,青石板路历经世代的磨砺在雨水中泛着淡淡的青光,小巷两侧尽是年代沧桑的建筑。看到南京巷钱庄,才隐约知道这条小巷名为南京巷。庆幸的是骑行,否则肯定会错过这难得的穿越。
花戏楼广场
花戏楼广场上正在举办中医义诊活动,很多游客在排队参加。这也是亳州作为华佗故乡、中国“四大药都”之首的文化表现吧。
花戏楼铁旗杆
亳州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是明清时期山西、陕西药商在亳州的重要联络场所,兼具祭祀、商贸和戏曲文化功能。
参天地
游览前我对花戏楼了解很少,看过介绍才知道花戏楼是一个建筑群,包括大关帝庙、张飞庙、岳飞庙、朱公书院等,总面积3163平方米,其核心艺术价值是大关帝庙的“三绝”:铁旗杆、山门砖雕、戏楼木雕。
铁旗杆
一对铁旗杆位于大关帝庙山门前,高16米,重2.4万斤,铸于康熙年间。旗杆造型奇特,方斗上面插着小旗子,又有鹤踏神龟造型,气势恢宏 。很奇怪这么重的旗杆当年是怎么竖立起来的?旗杆上面是不是曾经表演过杂技?
大关帝庙
山门是仿木三层牌坊,上面有“参天地”、“大关帝庙”字样。牌坊整体镶嵌立体水磨砖雕,看介绍雕刻的人物有115人、禽鸟33只、走兽67只,题材涵盖戏曲、城池、山林等 ,是徽派砖雕巅峰之作 。
戏台
演古风今
步入山门则是成凸出形状的戏楼。戏楼木雕是又一艺术之绝。大杨木透雕十八出三国戏文,如《长坂坡》、《空城计》等,刻画的三国人物达600余名。仰视戏台,台额横书“演古风今”,两侧楹联题“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 。这些作品都是清代木雕彩绘艺术典范。
砖雕
瑞兽图
游览之中我渐渐明白了为何称“花戏楼”。尽管时光流逝了三百多年,但依然可以仿佛看到鼎盛时期的大关帝庙,建筑上极尽华丽,精美绝伦的雕刻与彩绘艺术如繁花似锦,把戏楼打造成了雕梁画栋的艺术殿堂。殿堂上不时演出的戏剧犹如盛开的花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于是这座戏楼是成了盛开的建筑之花艺术之花。
三酸图
戏剧史上明清时期是有“花雅之争”说的。“雅”指当时正统、高雅的昆曲。“花”则是指各种地方戏,如梆子腔、秦腔、弋阳腔等。地方戏花样纷呈,风格活泼,通俗易懂,讲究的就是一个热闹。
砖雕
亳州作为历史上的商业重镇,商贾云集。戏台上上演不同地方的戏曲,满足来自全国各地商贾的文化需求,以慰思乡之情。于是这种热闹通俗的“花戏楼”显然更能得到众人的追捧。
亳州花戏楼是融合晋商文化、关帝信仰与戏曲艺术的清代建筑瑰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